宜兴:水养山、山藏珍、水聚湖、湖有鲜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680

(♬ 点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江苏有一座小城,任历史变迁,她的味道和饮食传统几乎没有变化,注重时令和新鲜度,少许调味便能诞生世间绝味。她就是宜兴。

宜兴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水养山、山藏珍、水聚湖、湖有鲜。
勤劳善良的宜兴人,从不辜负大自然的四季馈赠,经过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双手,将一道道食材变成当地人不舍离家、外地人为之向往的一盘盘美味珍馐——宜帮菜
宜帮菜,具有底蕴丰厚的历史传统
说起宜帮菜,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浜文化开始追溯。
据宜兴考古挖掘,在距今6000至7000年前的西溪遗址、骆驼墩遗址,就发掘出了烹煮肉食的陶器三足鼎、筒形釜。由此可见,在距今6000至7000年之前,宜兴的先民就知道饮食的烹调了。
到了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曾来宜兴小住,在《茶山下题草市》中写道:“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夸酒书旗”大概就是指“闻酒三家醉,开坛十里香”之类的市招,可见在唐朝,宜兴街头的酒楼已经有了规模。
而说起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跟宜兴的渊源更是深厚,不管是苏东坡饮茶三绝的记载,还是“东坡肉”的名菜,都在阐述宜兴这座江南小城独有的风味。
宜帮菜,多少游子在外思念的味道
地域虽小,但个性特征鲜明,定名虽晚,但文化底蕴深厚。
宜帮菜属于淮扬菜系,因地理位置逐步受到浙江菜系、安徽菜系、特别是苏锡菜肴的影响,经过融合与创新,形成了特有的宜帮菜。
宜帮菜极其注重食材本身的鲜美,讲究原色、原汁、原味。它不似苏锡菜偏甜、不似安徽菜偏浓,而是浓淡相宜。
宜兴头菜、香椿炒蛋、咸肉煨笋、 里蒜饼、海棠糕、板栗炖鸡、乌米饭、笋黄豆、高塍猪婆肉、和桥豆腐干、杨巷葱油饼....
对于在外的游子而言,只有吃到这些菜,才真正到了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宜帮菜与紫砂的融合
宜帮菜的发展和宜兴的陶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全国各地用紫砂作盛器的美食名菜如"罐焖牛肉""汽锅鸡""砂锅鱼头""东坡肉"等,人民大会堂及囯宾馆的美食,乃至各地方各酒店餐桌上都能留下宜兴紫砂器皿的靓影
这些象形餐具不仅为菜点增色,同时又使宜帮菜具有“色、香、味,型、器”具佳的特色,增添宴席的欢快气氛。
宜帮菜的人文精神,是宜兴历史传承的结果,更是宜兴本土文化在人们饮食活动中的精神层面的聚象和体现。
宜帮菜不仅是宜兴的历史记忆,也是宜兴的文化名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宜兴的山水草木、美味佳肴铸就了宜兴的饮食文化。
宜帮菜的风味体系更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内涵,如果你有时间,不妨来宜兴走一走,品一品地道的宜帮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