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如豆,一段关于青涩年华的往事如烟

《1》
在那些还在苦读的年纪,我们都剪着短发。
每天背不完的是书,做不完的是题。
从一中到桂香街,要经过东大路。
有一个微凉的深秋,已经是夜里了。路灯不太亮,微风吹来,树影婆娑,有朦胧的暗影在晃动,令人心里生出丝丝惧意来。
骑过整条街,那片旧时还不算高的店面,大多已经关了。
只有一间糖炒栗子店,还开着门。
然而人家不是在做生意,是在加班炒栗子。那铁砂,那栗子,翻滚在机器里,跟我们前段在武夷山见到的炒青机原理一样。
门口装着的小小鼓风机,把炒栗子生成的焦糖香,放大了,再吹出来,吹得满条街净是香的。连路边的花树,那树上的芬芳也被被焦糖香给掩藏了大半。
彼时的村姑陈,因为怕黑,只想快快回家。
而李麻花,闻见了那甜蜜的焦糖香,食指大动,哪里还迈得动步子,跳下“kataqia”就想进店去买板栗。
正在争执,后面上来一个人,穿着我们同款的校服,三下五除二就跟店家买了一包栗子。
然后,那包热乎乎的栗子,就这样落入了目瞪口呆的李麻花的手中。
再然后,原本路灯下的两个影子,就变成了三个——三个推着“kataqia”的少年,慢慢走着——不,有一个影子推着两辆“kataqia”,中间的那一个,没有推车,忙着在剥热乎乎的栗子吃。
那一段路,就因为多了一个人,突然,就不那么黑了,连路灯都明亮了起来。
在路口分别的时候,一抬头,居然还看见了挂在天空的明亮弯月。
转过头,是年轻的身影,飞身上车快速骑走的背影。
那个镜头在村姑陈的心里,定格了好多年。

《2》
后来,我也喜欢上了糖炒栗子。
喜欢那种浓郁的,甜蜜的焦糖香。在那些苦读的暗无天日的岁月里,只有想起糖炒栗子时,才觉得,那是唯一的甜。
高考之后,那个送糖炒栗子的人,举家去了大洋彼岸,胡建人最爱去的地方。
再后来,李麻花坚持托人往米国带糖炒栗子,有时候能成功,大多数时候被拒绝——你怎么跟海关的人解释糖炒栗子这种中国零食?
每每成功,她总是冲着我挤眉弄眼。
失败的时候,她只能眼巴巴看着我,看着我抄《雨霖铃》,一遍又一遍。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喜欢吃糖炒栗子的人,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做了一个ABC。
而村姑陈,却永远记住了那寒夜里的温暖灯光,以及那个秋夜里,那间温暖的小店。
仿佛是往昔的似水流年里,唯一的纪念。
喜欢上了喝岩茶之后,我最喜欢闻盖香。契而不舍,执着不已。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问过为什么。
只有我自己知道,那盖上的焦糖甜香,那浓郁到能沉入汤水里的焦糖甜香,像极了当年的糖炒栗子的气味,那是关于青涩年华的记忆里,最高光的部分。
那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懵懂少女,最初的怀春。


《3》
今天的这款岩茶,我给它起名《青梅》。
青梅如豆,柳叶似眉。
这八个字,念在嘴里,是酸酸甜甜的口感。
就像这款岩茶的盖香和水香里,那浓郁的焦糖香,那是关于情感,关于爱恋,最初的印象。
那些年,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村姑陈很拼,很努力。
最后兜兜转转,白驹过隙之后,还是留在了这座城市,留在了父母身边。
唯有岩茶里的焦糖香,能让人有短暂的放松与放空,在寂静的夜里,对着江风,喝一杯焦香落水的岩茶,回忆一段跟焦糖香有关的往事。
只要记性足够好,其实,往事,并不如烟。
犹如记忆里的那杯茶。
每每在再也喝不到之后,在午夜梦回里,拔动你的心弦。
【正岩坑涧果香肉桂《青梅》品鉴笔记】
干茶:
条索均匀,不粗也不细,大致是肉桂那细窄的身条。
颜色深褐,揉捻适度,条索完整。
闻之,有浓郁的焦糖香,缠缠绵绵,翩跹若蝶。还有发酵的气息,与木质味,十分地沉郁怡人。


香气:
揭盖便是一股浓郁的焦糖香传来,甜蜜蜜的果香,氤氲在焦糖香里,是一股富裕丰美的感觉。
木质味在第二梯队,它在焦香与果香略淡之后,凸显出来,浓郁深沉,彰显着广袤博大的树龄感。
桂皮香在第三梯队,它一反去年新茶时期的猛烈与冲人,变得深沉起来。仿佛经历了一年时光的洗礼,它更圆融了,更通达了,更内敛了,变得不v那么明显,却又时时刻刻,飘渺飘忽,令人难以忽略它的存在。
极淡的花香在第四梯队。它尾随木质味之后,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妹子,跟着哥哥们出来玩耍,顽皮而灵气逼人。

滋味:
汤水细腻,柔滑,细软,空灵,干净,娇花软玉一般,很难想象,这是一款肉桂,且是一款以桂皮香辛辣感著称的肉桂。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稠浆,是来自岁月深处的老丛水仙。
焦糖香沉沉落入水中。
伴着稠滑的汤水,一派丰腴之美。是老茶客会喜欢的稠滑浆感。是重口舌之欲不重香的人,最欣赏的曼妙茶汤。
它对舌面的包裹感,在市面上的肉桂里,也是可以数一数二的。
在咽下后的舌面上,汤水留下的残浆,生成了浓郁的焦香与木质香。
一如许多年许多年前,那包秋夜里温热的糖炒栗子的气息。

【后记】
很久没上岩茶了。
一直在挑选。
也因为,新的岩茶还在制作中,而旧年的岩茶,要挑品质好的、既适合新茶友又适合老茶客的,比较难。
从武夷山回来,一个月之后,才选中了这一款正岩肉桂。
它有浓郁的焦糖香,混在桂皮香里,这种混搭,莫名地协调。
无论是盖香还是汤底,都很浓,很郁,很持久,很坚挺。
是所有喜欢岩茶的人,会喜欢的那个调调。
青梅如豆。
如果,你有初恋,请喝这杯正岩肉桂,然后,怀想从前。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