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汉语汉字]
基本释义
止 zhǐ ㄓˇ
- 停住不动:~步。截~。
- 拦阻,使停住:~痛。禁~。
- 仅,只:~有此数。不~一回。
- 古同「趾」,脚;脚趾头。
- 姓。见止姓。[2]
详细释义
◎ 止 zhǐ
〈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词性变化
◎ 止 zhǐ
〈动〉
- 停住,中断进程 [halt;stop]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又
渐拍断止。
-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 阻止,不让进行 [prevent]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 驻守 [be stationed]。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 居住 [dwell]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 停留,逗留 [stay]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 止 zhǐ
〈副〉
- 仅;只 [only]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 又
止露尻尾。
- 又
止有剩骨
-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 止 zhǐ
<语气助词>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2]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止部】诸市切(zhǐ)
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
说文解字注
下基也。
段注:与丌同部同义。
象艸木出有阯。
段注:止象艸木生有阯。屮象艸木初生形,?象艸过屮枝茎益大,出象艸木益滋上出达也。
故㠯止为足。
段注:此引伸假借之法。凡以韦为皮韦,以朋为朋党,以来为行来之来,以西为东西之西,以子为人之偁皆是也,以止为人足之偁与以子为人之偁正同。许书无趾字,止即趾也。《诗》麟之止;《易》贲其止,壮于前止;《士昏礼》北止。注曰:止,足也。古文止为趾。许同郑从今文,故不录趾字。如从今文名,不录古文铭也。或疑铭趾当为今文,名止当为古文。周尚文,自有委曲烦重之字不合於仓颉者。故名止者,古文也。铭趾者,后出之古文也。古文礼今文礼者,犹言古本今本也。古本出於周,从後出之古文。今本行於汉,转从冣初之古文。犹隶楷之体,时或有舍小篆用古籀体者也。诸市切,一部。
广韵
诸市切,上止章 ‖止声之部(zhǐ)
止,停也。足也。礼也。息也。待也。留也。诸市切。十。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诸市切,音芷。《说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徐曰》初生根干也。
又《广韵》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又静也。《礼·玉藻》口容止。《注》不妄动也。《庄子·德充符》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又已也,息也。《论语》止吾止也。《史记·酷吏传》寇盗不为衰止。
又居也。《诗·大雅》乃慰乃止。
又《商颂》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又心之所安为止。《书·益稷》安汝止。《孔传》言当先安好恶所止。《正义》曰:止谓心之所止。《大学》云: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好恶所止,谓此类也。
又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谓。
又留也。《论语》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
又行师营曰止,暂待曰次。
又凡战而被获曰止。《左传·隐十一年》公与郑人战於狐壤,止焉。《杜注》内讳获,故言止。
又《僖十五年》辂秦伯将止之。
又容止。《诗·鄘风》人而无止。《笺》止,容止。无止则无礼节也。《孝经·圣治章》容止可观。
又举止。《齐书·张欣泰传》欣泰著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
又俗谓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郑奕敎子《文选》。其兄曰:莫学沈、谢嘲风弄月,污人行止。
又乐器。《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注》止者,其椎名也。《书·益稷》合止柷敔。《郑注》柷,状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又鸟集亦曰止。《诗·小雅》载飞载止。
又三止,三礼也。《班固·幽通赋》嬴取威於百仪兮,姜本支乎三止。《注》谓齐之先伯夷典三礼也。
又语辞。《诗·周颂》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又首止,衞地名。在陈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齐侯会王世子于首止。
又与趾同。《仪礼·士昏礼》皆有枕北止。《郑注》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经》韩流麟身,渠股豚止。《郭注》止,足也。《前汉·郊祀歌》获白麟,爰五止。《师古注》止,足也。时白麟足有五蹄。[3]
字源字义
止(zhi),停止,不再前进的意思。一前一后两个脚印为一步,后面的脚不再前进,只剩下前面的脚印了,就是止了。

止[语言]
止 (samatha):意为平静。为心处于平静、安宁、专一、无烦恼的状态,亦即培育定力的修行方法。古音译作奢摩他。
诸经论的义注说:
“Kàmacchandàdayo paccanãkadhamme sametã'ti samatho.”
“令欲欲等诸敌对法止息为止。”(Ps.A.83)
在《清净道论》中,把佛陀所教导的修习止的种种方法归纳为四十种业处: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一想、一差别。
摘自《巴利语汇解》玛欣德尊者著。
词典解释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汉字:止zhǐ
止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常用词组
止步,zhǐbù,[stop;halt;go no further] 止住步子,驻足不前;禁阻通行之词,闲人止步。
止动,zhǐdòng,[stop] 停止运动
止动阀
止付,zhǐfù,[stop payment] 中止付款
止汗药,zhǐhànyào,[anhidrotic] 止汗的药剂
止境,zhǐjìng,[end;limit] 终端;完了;终止
安乐无止境
止水,zhǐshuǐ,[stagnant water]死水;滞止不流的水
心如止水
止宿,zhǐsù,[stay] 停留住宿
止痛,zhǐtòng,[relieve pain;stop one's pain] 减轻、缓解疼痛
止痛药,zhǐtòngyào,[anodyne;analgesic;pain-killer] 缓解疼痛的药物
止吐,镇吐,zhǐtù,zhèntù,[antiemetic] 有助于制止呕吐的
止泻药,zhǐxièyào,[antidiarrheal] 一种制止腹泻的药物
止血,zhǐxuè,⑴ [styptic]∶ 局部应用能止住渗血的
止血剂,⑵ [arresting bleeding;staneh (stop) bleeding]∶ 治疗各种出血症。据出血的原因和机理,治疗上可分清热止血、 祛瘀止血、 补气止血等
止血剂,zhǐxuèjì,[hemostatic] 指缩短凝血时间使停止出血的药剂
止息,zhǐxī,
- [cease]∶停止
黄昏时雨才止息
- [suppress]∶平息
止息干戈
止痒,zhǐyǎng,[antipruritic;stop itching] 有助于制止或减轻骚痒
汉译英
止,only stop till to
反义词汇

止字演变
only stop till to 行 起
相关词语
止,行 起,English
止,Zh ǐ,Can not stop。
Block the 阻,make stop.
Only,.
In ancient times similar to the ' 趾 ',feet;Toe.
The line rises
only,stop,till,to
音韵集成
◎粤语:zi2
◎客家话:[东莞腔] zi3 [海陆丰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i3 [梅州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ȶ
i̯əɡ
先秦
王力系统
之
ȶ
ǐə
先秦
董同龢系统
之
ȶ
jəɡ
先秦
周法高系统
之
t
jiəɣ
先秦
李方桂系统
之
t
jəgx
展开全部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止
止
止
上声
六止
章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诸市切
tɕi
集韵
止
止
止
上声
六止
章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渚市切
ʨie
韵略
止
上声
止
诸市切
韵略
止
上声
止
诸氏切
中原音韵
止
纸
上声
支思
照
开口呼
全清
tʂï
展开全部
用法搭配
相关组词
停止、阻止、止境、岂止、防止、劝止、举止、中止、息止、止息。[4]
相关成语
浅尝辄止、适可而止、戛然而止、饮鸩止渴、叹为观止。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止
首笔竖在竖中线。第二笔短横在横中线上侧。末笔横长而平。
书法欣赏


篆书书法
参考资料
[1] 康熙字典 · 汉典[引用日期2018-12-22]
[2] 止详细解释_汉字「止」读什么_止 的详细解释 - 国学大师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2020-08-19]
[3] 止的解释|止的意思|汉典“止”字的基本解释 · 汉典[引用日期2020-08-19]
[4] 阿凡题-汉语 · 阿凡题[引用日期2020-08-19]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1 baike.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