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鞭辟近里着己 毋苟且徇外为人

1224

要鞭辟近里着己

毋苟且徇外为人

刘正平/文

马一孚篆书七言联“要鞭辟近里着己;毋苟且徇外为人”,将于2020年2月16日,在合肥嘉胜拍卖有限公司合肥嘉胜2020迎春书画精品拍卖会书法及楹联专场上拍。

马一孚是学问大家。其上联“要鞭辟近里着己”出典自朱熹《论语集注·卫灵公第十五·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程子曰 :“学要鞭辟近里,着己而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及其至则一也。”

鞭辟近里也作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着己,亲近;贴心。《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是他着己的人,肯用心服事?”《红楼梦》第六三回:“ 尤氏 一闻此言,又见 贾珍 父子并 贾璉 等皆不在家,一时竟没个着己的男子来,未免忙了。”

下联“毋苟且徇外为人”中的“徇外”,指求索心外之理。明·高攀龙 《示学者》:“自姚江因俗学流弊,看差了紫阳穷理,立论偏重,遂使学者谓读书是徇外,少小精力,虚抛閒过。” 明·王守仁主张“格物致治,自求于心”,反对宋·朱熹的“外心以求理”,故信奉王学者有“读书是徇外”之语。蒋介石1919年9月9日日记曾言:“言多客气,为人所鄙,良用惭咎。谨其言,慎其行,自强其志,不徇外为人,立身之本也。”老蒋是崇尚阳明心学的,连他在台北郊外的别院所在地也命名为阳明山。“徇外为人”就是徒然学别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曾国藩嘉言钞》:“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马一孚是被尊为现代大儒的学问大家,其联也是意境深远。上联中的“辟”字落了一笔,应该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