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传了800年的养生法!补肾气、治腰痛、肝也悄悄变好,现在学也不迟

俗话说,“肾好人不老”!不管男女,把肾养好了,人也老得慢一点。

那要怎样才能把肾养好呢?《黄帝内经》是这样记载的:“肾处于涌泉,涌泉足心也。”意思是肾气来源于足底的涌泉穴,常常刺激按摩涌泉穴,就可以补充肾气。

除了按摩,小编今天还有一招,同样可以刺激足底穴位,补肾通经脉!

那就是——踮脚!

每天踮一踮脚,收获4大好处

别看这个动作朴实无华,其实早在西汉就有记载“敦踵以利胸中”,而这个“敦踵”就是踮脚的意思。

在流传了800多年的中医传统养生术八段锦中,最后一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也有出现踮脚的身影。

中医认为,踮脚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肾经穴位,益补肾气;还可以刺激足太阳膀胱经,活血通经络,缓解风寒湿邪入侵导致的腰痛。

除此之外,每天踮脚还可以收获4大好处,比如:

1、缓解精神压力

脚离大脑虽然最远,但是它通过神经末梢与大脑有着特殊的联系。对于工作压力大、经常用脑的人来说,趁休息的时间,踮一踮脚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

2、锻炼腿部肌肉力量

踮脚,可以锻炼到小腿肌肉以及生活中很少能活动到的臀肌、胫骨肌肉;这样能够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顺便减减脂。

3、保护膝关节

踮脚的时候,可以拉伸腿部、腰部肌肉,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有护腰和保护膝关节的作用;长期久坐、久站的人,可以多踮脚。

4、保护心血管

踮脚时,小腿肌肉的收缩和挤压,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向心脏回流,给心脏提供足够的氧气,保护心血管的健康。

花式踮脚,快看看你适合哪一种

踮脚,看起来不过就是两只脚并拢,一上一下,非常简单。但在不同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踮脚也有不同的姿势要求,能发挥不同的养生效果,如:

1、坐着踮脚

动作要领:坐着时,两腿微微分开;大腿和小腿呈90度垂直,轻轻踮起脚尖,然后放松;一组动作大概是踮脚30~50次。

坐着踮脚非常适合长期久坐的人,舒缓腿脚因久坐导致的腿麻、僵硬的情况,平时坐着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多踮脚。

2、站着踮脚

动作要领:身体站直,双足并拢着地,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用力抬起脚跟,脚趾抓住地面,然后放松,20~30次为一组,连续做5组,每天坚持15分钟。

站着踮脚,可以通过刺激足底的肾经穴位,改善腰腿疼、手脚冰凉等症状;

还能够锻炼到身体五大区域的肌肉:拉伸小腿后侧、大腿前侧肌肉,收紧腹部、臀部,强健脊背后侧,有瘦身的作用。

小提醒:腿脚不好的老人,站着踮脚时一定要有支撑物如墙、栏杆,或者找个人帮忙扶着。脚跟落下时也要尽量缓慢,以防摔倒。

3、走路踮脚

动作要领:走路时,踮起脚跟,慢慢向前走路;一般是30~50步为一组;每组之间要注意休息,走10分钟左右即可。

踮脚时是前脚掌内侧、大脚趾起支撑作用,这两个支撑部位集聚了肝经、肾经、脾经三条神经线,可以舒筋活络。

走路踮脚和普通踮脚是有区别的,如果感到不适应,可以按照自身的情况调节,比如放慢速度、减少每组的步数等。

刚开始练习也可以扶着墙,熟练后可以不用借助外物。

4、躺着勾脚尖

我们平躺的时候,也同样可以“踮脚”,但在这里的动作就变成了勾脚尖。

动作要领:首先平躺,两腿并拢伸直,脚尖尽量往身体方向勾,一勾一放;每组是20~30下。

平躺勾脚尖,可以选择在睡前做,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退下肢肿胀,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还能微微出汗,帮助入睡。

这几个踮脚姿势,看似简单,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过度踮脚或用力过猛,都会导致足跟疼痛,得不偿失。如果出现不适,要马上暂停练习。

有三类人不适合踮脚,别弄错了!

踮脚好处多,做起来也简单,但是以下三类人还是不要做踮脚运动~

1、骨质疏松患者

踮脚对人体的平衡力、协调性要求比较高,骨质疏松患者踮脚的话,容易会因站不稳而发生意外。

2、高血压患者

这类人平时血压就偏高,做踮脚运动时,体位的迅速变化,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3、尿酸高患者

尿酸高容易导致痛风,痛风发作时,关节会出现红肿疼痛的情况,特别是大脚趾部位红肿;如果还坚持做踮脚运动,可能会加重病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