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实践品格

(0)

相关推荐

  • 读心学,悟人生

    阳明心学强调个体本身价值和自我人性修养,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身处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世界,研读和领悟阳明心学,无论对于人的个性修养,还是享受生活抑或成就事业, ...

  • 【学点哲学】浅读《传习录》

    文/李  俊 王阳明,这三个字,在当今社会,恐怕但凡是读过几年书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一直以来,王阳明都是一个偶像般的存在,很多著名的大人物,如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甚至日本的东乡平 ...

  • 良知和致良知

    一.何为良知?心学是良知之学,修心性就是修良知.正如先生所说:"良知二字,自吾从万死一生中体悟出来,多少积累在,但恐学者见太容易,不肯实致其良知,反把黄金作顽铁用耳".良知二字无可 ...

  • “四句教”:“原是彻上彻下功夫”,是一套“身心修养”的组合拳

    阳明心学的精髓是"致良知",其学说体系表现为 "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告诉他的 ...

  • 阳明心学课堂 第三课 心即理

    徐爱录(43.4-43.5) 心即理 原文 [43.4]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 ...

  • 阳明心学课堂 第二课 知行合一

     答顾东桥书(32.1-32.4) 知行合一 原文 [32.1]来书云:"近时学者,务外遗内,博而寡要.故先生特倡'诚意'一义,针砭膏肓,诚大惠也!" 吾子洞见时弊如此矣,亦将何以 ...

  • 阳明心学的价值:知行合一(谨以此文献给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人)

    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系统学习心学理论时,看到"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的第一感受便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这些说法不能说错,但是一定没 ...

  • 第二集 心即理 :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王阳明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在阳明,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体现王阳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传习录>. <传习录> ...

  • 第一集 王阳明与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在阳明,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体现王阳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传习录>. <传习录> ...

  • 王守仁 |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立德树人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 ...

  • 纪念徐渭诞辰500周年:徐渭画风与阳明心学(三)

    可以说,徐渭是一位热衷于仕进的儒生,46岁时的入狱彻底阻断了他治平天下的修身途径,书画诗文的创作随着他的入狱成为他修身的全部.因此可以说徐渭的绘画创作完全是在阳明心学指导下的视觉创造活动,与静坐.读书 ...

  • 阳明心学之旅,王阳明一生奏立三个县,其中一个是广东河源和平县

    明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王阳明任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他到任后确定了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略,平定了福建.江西等地暴乱.正德十三年(1518)正月,王阳明亲率九路大军挺进九连山,攻克了以 ...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三大核心观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其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公元1509年,龙场悟道的后一年,阳明先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