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父母屈服一个孩子的要求,就是满足她随意提出的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就发展成 “给我东西”这种习惯、一种要求越来越多东西的行为。

如何不让孩子养成“给我东西”这种习惯呢?如果孩子有了这种习惯,如何改变?下面就是专家的劝告。

教育孩子不要沉湎于电视和玩具。

如果你带孩子做有意义的活动,孩子就不会整天缠着你闹了。今天,做父母的几乎不叫孩子做什么事。父母应该安排一个时间表,叫孩子做点杂事,这样能防止孩子养成“给我东西”这种习惯。即使一个孩子4岁,他也能帮助清理早餐盘子、喂猫、给花草浇水等等。大的孩子能铺床,在花园里干活和整理盥洗室。

每次到商店买东西时,不要总是给你孩子买好吃的东西。父母这样做往往是由于内疚引起的,白天,父母大多数时间要工作,不在孩子身边,因此他们想补偿点孩子。

常常给孩子买礼物可能让你觉得自己有种大方的感觉,但是孩子渐渐会觉得自己有权享受到这种待遇,并一直要求着。

从一开始就要向孩子讲清楚,给他买东西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一种决定。如果你不想给孩子买,不要找借口,对孩子说“我们太穷了”这一类话,提醒孩子,幸福不是拥有许多东西。着重强调一下,有些东西是废物,不值得一买。规定出一些界线,最终把孩子过渡成一个有见解的消费者,然后又是一个守纪律的节省的人。

如果你认为孩子的请求是值得的,就给他一个机会,自己赚钱,自己买个这个东西。你可以说这一类的话,这也能激发孩子“自食其力”的动机和做事的干劲。

如果你拒绝孩子的请求,就简单明了说清你的理由。一天在超级市场上,一个父亲向4岁的儿子解释。买袋装的马铃薯片“不是好的选择,因为营养价值不大,里面含有脂肪和盐,对健康有害”。在一家商店,一个母亲告诉她的女儿,她不能买一包扁平的发夹,因为“许多发夹夹不住头发”。

这种解释对成年人来说,听起来文明,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听起来不着边际。最好发出一个坚定的“不”字,然后说出你认为简单的解释:“对你不好。”

一旦你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你对“给我东西”这种反应是教会孩子一些重要的信息:“什么东西能得到,什么不能得到。”让一个孩子懂得:哭哭啼啼让人难受,自己的目的也实现不了。

“如果有必要,就离开商店,”家庭心理学家劝告说,“有时,即使麻烦,你也要证明这一点。”

作为一个父母,你的工作就是帮助你的孩子决定什么东西最值得得到,然后向他们显示用正确的方法得到这些东西。要让孩子学会重要的一课就是:得到东西要比说“给我东西”花费更大的劳动。

(0)

相关推荐

  • 孩子追求物质的背后,隐藏着他的虚荣心,家长该如何化解?

    才七岁的布丁,最近总缠着妈妈买名牌玩具和衣服,这样的要求让妈妈特别恼火.从小到大,对于布丁的要求,只要不是特别离谱,妈妈基本上都会满足.因为在大人眼中,女孩就应该"富养",这样才能 ...

  • 回南方过年:对待妈妈就应该如对待孩子一样

    早上三婶开车接我们去了海鲜市场.那里面活灵活现的海鲜随处可见.地面湿漉漉的显得肮脏和泥泞.儿子拍照,然后趴在我的耳朵旁边说没有意思. 其实,这里是烟火气息很重的地方.比起超市更接近于烟火.这里有抱着几 ...

  •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刘昭华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 ...

  • 理性对待孩子

    熊朝述 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压力. 眼下,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精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长的苦心最终未必都能获得预期的回报,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么 ...

  • 聪明的父母,都会认真对待孩子这3件事!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经常见到这样一幕,孩子一脸天真地对大人说着什么,常常被大人三言两语搪塞过去,或者是玩着手机,面无表情,一旁的孩子则眼睛睁得大大的,期待 ...

  • 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纠纷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就意味着开始独立地进入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孩子在受了欺负.受了委屈以后.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 ...

  • “女儿,妈妈不会再吼你了”:有远见的父母,都这么对待孩子

    养育一个孩子有多难呢? 有人说:没多难,不过是每天想把他丢掉一百次而已. 一句简单调侃,却道出所有妈妈们的心酸:在与熊孩子的过招中,"吼"已经成为了常规操作. 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 ...

  • 严肃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

    孩子偷盗的原因概括有三: 一是贪小便宜.孩子小时把别人的或捡到的东西往家里拿,得到父母的允许;另外,目睹父母买菜时多拿两棵菜.上班往家里捎公物等.进而模仿.偷和检虽有本质不同,但都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心 ...

  • 如何化解青春期孩子的对立情绪 如何对待孩子的自伤与自残

    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对此,我们特别邀请云南丑小鸭学校詹大年校长,来分享他多年和所谓"问题"学生相处的独特认识体会和经验方法. 用心听了他分享的观点以后,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