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的提纲证
相关推荐
-
如何理解厥阴病提纲
厥阴病提纲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1 原文解读 厥阴肝患病的症状表现,饮水不能解渴,肝热之浊气肆虏侵扰心胸脘腹,心胸中烦热疼痛,饥而不思饮食, ...
-
刘渡舟论六经提纲证:(六)厥阴病
六经病的提纲证,乃是<伤寒论>全书之纲领.它把三百九十八条的大法微言,而一线相贯,都交织在六经提纲证上.因此,它不仅有指导临床辨证的意义,而且又有组织全文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学习<伤 ...
-
耕铭医轩|由《康治本伤寒论》少阴提纲证反思后世“少阴火化证”
<伤寒论>第303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 ...
-
刘渡舟:六病的提纲证,是《伤寒论》辩证的纲领,一定要掌握!
导读:六病提纲证,是<伤寒论>辨证的纲领.柯韵伯在<伤寒论翼>的序言中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柯氏把六经辨证,视为百病而立,实能先获张仲景之 ...
-
厥阴病纲要及证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6) 上热下寒证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表部厥阴病之桂枝汤证第12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表部厥阴病之桂枝汤证第12条--经方中医程医生 校对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1.纲领证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63.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表部厥阴病之当归四逆汤证第351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表部厥阴病之当归四逆汤证第351条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1.纲领证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 ...
-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第3讲 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第3讲 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第1讲<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之书?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第2讲 试论<伤寒论>条文组织排列的意 ...
-
为什么,太阳病提纲证中没有提到“发热”?
中医书友会第 1892 期 <65条学完一本伤寒论>第4节(节选) 主讲人/娄绍昆 1.太阳病提纲证为什么没有发热? 内容要点: 1.在太阳病的提纲中,没有出现发热这个症状,就是指出< ...
-
鲍艳举解读少阳病的提纲证及介绍日诊百例经验
少阳病的提纲证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即是半表半里的阳证,由于半表半里位于胸腹二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热郁于半表半里,既不得出表,又不得入里,势必上迫头脑,则口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