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室的故事|从低谷到巅峰体验,深度催眠下缉拿躁狂发作的“心理真凶”
相关推荐
-
孩子得病症状多,家长分清表象和根源,有助孩子早康复
发布时间:2021-01-18 前两篇文章,我们集中分享了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小琴的患病和康复经历. 从主流精神科的角度来看,小琴的诊断非常复杂: 难治性抑郁症/双相障碍,共病囤积障碍,神经性贪食症 ...
-
孩子性格内向是天生的吗?这个案例可能颠覆你对性格的认知
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对每个人的一生有巨大影响,甚至可决定每个人的命运. 那么人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咱们老祖宗有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q ...
-
催眠室的故事|孩子好面子、爱撒谎,背后是很多父母都容易犯下的错
问题:特好面子,爱吹牛皮 最近对一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时发现,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性格特征:特好面子! 他承认自己虚荣心很强,喜欢吹牛皮,虽然内心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但控制不住地打肿脸充胖子.这个问题,乍一 ...
-
催眠室的故事|孩子做事3分钟热度,可能因为父母经常犯这个错
问题:做事总是3分钟热度 最近,我们机构有一位患者刚结束了心理干预.这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孩,今年23岁,先后被外院专家诊断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 在她接受我们心理干预临近尾声时,我们发现她喜欢心血来潮地 ...
-
这可能是最好的情绪管理方式 | 咨询室的故事 19
人生恒苦,没有人会反驳这一点.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不同的困难. 从小时候妈妈不给买心爱的玩具,到上学考试的焦虑,再到长大了爱而不得的苦恼,中年面临的职场困惑,甚至老年的死亡焦虑--一路过关 ...
-
《重症监护室的故事》概要
关于作者 马特·摩根,威尔士大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卡迪夫大学荣誉高级研究员,曾在英国和大洋洲的多家大型医院工作. 关于本书 全球每年有3000万病人被送入ICU接受治疗,其中2400万人能被成功 ...
-
人生最幸福的事不是做妻子做母亲,而是做自己 | 咨询室的故事29
我们的咨询是十多年前开始的,第一次咨询持续了两年多,中间隔了几年,她又再次找到我,第二次咨询同样持续了两年多. 为了和她一起回顾,我问了她三个关键问题. 我没想到,她的回答让我很震惊,也让我感 ...
-
巨婴和成熟之间,缺的只是这一步……|咨询室的故事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这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历程>里的一段话. 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已经10年,自我探 ...
-
《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广行解读
关于作者 马特·摩根,威尔士大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卡迪夫大学荣誉高级研究员,曾在英国和大洋洲的多家大型医院工作. 关于本书 全球每年有3000万病人被送入ICU接受治疗,其中2400万人能被成功 ...
-
原来“背叛”父母,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 咨询室的故事 1
经常听到家长这样叮嘱孩子: "你要听话,不听话就会...." "不哭不闹的才是好孩子." "要懂事!"..... "懂事& ...
-
敢做自己的第一步,是不再惧怕权威 | 咨询室的故事32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回顾我的人生,改变我最深的竟然也是心理咨询. 五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内在状态判若两人.虽然变的是内在,但是多年未见的朋友和我相处一会,就能感受出来我的不同. 内在变了,人的言谈举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