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藝術形態》1904年(下)
前言:
受亞歷山大·馮·洪堡與查爾斯·達爾文雙重影響,德國動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1834.02.16-1919.08.09,85歲)從小就喜歡自然、科學、探索與繪畫。
但父親卻執意要求他從醫,為此經常陷入煩惱之中難以自拔。好在興趣相投的未婚妻支持下,海克爾一邊行醫一邊打定主意去自然中尋找值得自己為之奮鬥的職業。
1859年2月的意大利海邊,海克爾無意中通過顯微鏡看到了放射蟲,很快就意識到這就是一直在尋找的合適研究對象。當時的他,白天在海中捕撈放射蟲,晚上通過觀察並繪製下來。這種集戶外運動、自然、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簡直就是為自己量身定制(海克爾語)。
到了1860年3月末,海克爾已發現超過100個新物種。一隻眼睛盯著顯微鏡,一隻眼睛盯著畫紙,當時的教授們表示除了海克爾,無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1862年出版的《放射蟲》,讓海克爾獲得了耶拿大學副教授的職務。同年,他與未婚妻安娜結婚。
未來的數十年中,海克爾除了在耶拿大學任教,便是四處考察旅行。考察中,像偶像洪堡一樣一邊收集標本,一邊作畫。
世紀之交發表的《自然界的藝術形態》,一出版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深刻的影響了新藝術運動。很多藝術家、建築師、手工藝人通過裡面100張極其精美的插圖吸取養分,其中最出名者當屬巴塞羅那的建築師—安東尼·高迪。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封面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精美插圖(原書第67-100頁)
注: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持有者
图66 圆蛛 Epeira

图67 蝙蝠 Vampyrus

图68 雨蛙 Hyla

图69 陀螺珊瑚 Turbinaria

图70 蛇星 Astrophyton

图71 鼓形放射虫 Tympanidium

图72 金发藓 Polytrichum

图73 白粉菌 Erysiphe

图74 杓兰 Cypripedium

图75 合体吸虫 Diplozoon

图76 假水蚤 Alima

图77 巴斯水母 Bassia

图78 灯水母 Charybdea

图79 双冠蜥 Basiliscus

图80 五角海蕾 Pentremites

图81 瓶虫 Lagena

图82 地钱 Marchantia

图83 苔地衣 Cladonia

图84 舟形藻 Navicula

图85 梳海鞘 Cynthia

图86 菱蟹 Parthenope

图87 海蛾鱼 Pegasus

图88 伞盖水母 Pilema

图89 陆龟 Testudo

图90 胼囊海星 Callocystis

图91 星球虫 Astrosphaera

图92 桫椤 Alsophila

图93 团网菌 Arcyria

图94 南洋杉 Araucaria

图95 甲壳海星 Placocystis

图96 帚毛虫 Sabella

图97 穿孔贝 Terebratula

图98 海月水母 Aurelia

图99 蜂鸟 Trochilus

图100 羚羊 Antilope
全篇完
連載:
閱讀原文:下載原書(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