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谋士为什么不单干?而投靠“不如自己”的人?
相关推荐
-
他是项羽手下第一谋士,项羽如果采纳他的计谋,可能没有楚汉相争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今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附近)人.秦末农民战争项羽手下的首席谋士,范增的才能谋略不亚于张良,陈平等人,被项羽尊为"亚父".可以说项羽之所以 ...
-
功高震主,谋士劝他自保,他说:借给皇上两个胆子,他也不敢动我
大家好,我们的杰瑞聊说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历史上像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样善待这样开国功臣的皇帝并不多,许多皇帝在登基之后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往 ...
-
身在曹营心在汉,那叫上了贼船
<三国演义>里有这则故事:谋士徐庶为刘备献计,小胜几局曹操,曹操知刘备卖履小儿出身,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但知刘备有抱负,礼贤下士,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这样的人早晚要成大气候,但凭刘备智商,曹 ...
-
古代谋士那么厉害,为什么不单干?而是辅助别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有许多英雄人物青史留名.其中就有一类人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奇招百出,是智慧的化身,他们就是"谋士". 很多人疑惑,这些谋士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自立门市,而是选 ...
-
古代谋士为什么有上中下三策,而君主却不选上策?
问题补充: 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古代的谋士们在给自己的主公提出一些策略的时候,总是会说,自己有上中下三策,对于同样的事情有三种解决办法,并且还有最好的方案,这自然是很好的事情,可是三个办法说 ...
-
古代谋士为何总爱提“上中下三策”?君王为什么总是不选上策?
古代的局势动荡,决策事关生死,因此君王们相当重视决策,管我给招揽贤士.谋士,专门为其提供决策服务.谋士一般会提出上中下三策,供君主选择,这也成为历史上比较有趣的一种现象. "上中下三策&qu ...
-
权谋角度分析:为什么历史上的谋士不自己单干当老大?
2017-9-13 Q帝 权谋分享 我们经常被历史上那些谋士所折服,无论是张良,陈平,诸葛亮,郭嘉,贾诩还是刘伯温.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些谋士不自己单干做老大.说实在的,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
-
中国古代谋士排名
第一梯队 1~20名 第二梯队 21~40名 第三梯队 41~60名 第四梯队 61~80名 第五梯队 81~100名
-
【古今中外】古代谋士为何总爱提“上中下三策”?君王为什么总是不选上策?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古今中外] 古代谋士为何总爱提"上中下三策"? 君王为什么总是不选上策? 作者:我方团队 张 嵚 中国古代历史上,每逢遇到关键大事时,当局 ...
-
古代谋士出谋献策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特点
古代智谋之士以他们的智谋来服务于帝王将相.权贵高官,他们被称为军师.谋士.幕宾.幕僚.门客.拾遗.智囊.师傅.参谋等,其基本职能是提供智谋.策略.计划,以供他们所服务的主人做决策.主政者需要人才,需要 ...
-
古代谋士为何总爱提上中下三策?君王为何总是不选上策?
古代的局势动荡,决策事关生死,因此君王们相当重视决策,管我给招揽贤士.谋士,专门为其提供决策服务.谋士一般会提出上中下三策,供君主选择,这也成为历史上比较有趣的一种现象. "上中下三策&qu ...
-
古代谋士看书不多,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怎会如此聪明?
从古至今,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身边绝对少不了善于出谋划策的人,不然的话,纵有天大的志向也难以实现.像刘邦就是如此,他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以及手下那帮武将给力之外,还要归功于张良.陈平等人在他身旁出谋划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