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教育之殇:也谈《红楼梦》因何无良师?
相关推荐
-
《红楼梦》|子曰:爱之,能勿劳乎?以这个标准来看,贾母对宝玉没有爱只有害
"爱之,能勿劳乎"出自<论语.宪问篇>,是孔子之言.<宪问篇>以孔门七十二贤之原宪"问耻"开篇,引发了孔子关于仁德的大量论述." ...
-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151:第十三回精读③
151 第十三回精读③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听闻秦可卿病亡,宝玉的反应竟是如此剧烈,"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比喻的手法,写出宝玉内心的感受,而这痛苦竟然急火攻心,让宝玉吐了血 ...
-
《红楼梦》中的贾府义学到底是怎样的教学机构?
作者:李大奎 产生于春秋时期的私塾,在二千多年延绵不衰的发展过程中,催生了教馆.学馆.家塾.义塾.族塾.自设馆等等和而不同的各类私人办学模式,与官学相辅相成,构成古代培养人才较为完善的的教学机构. 名 ...
-
《红楼梦》里的两位好老师
文/归途如虹 <红楼梦>里有两位很优秀的女老师,那就是林黛玉和妙玉.还有一个真正的教师贾代儒. 我们先说说<红楼梦>里的那个贾代儒.一听这个人的名字就知道这个人是一个老学究.这 ...
-
奎塘畈村尊师重教育人才
奎塘畈村尊师重教育人才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尊师重教的记载.<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话"疾学在于尊师",说的是要很快学到知识, ...
-
《红楼梦》| 贾雨村、林如海和贾政,谁才是儒家仕子的代表人物?
<红楼梦>,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对儒释道文化都有完整且深度的体现,这也是我长期沉浸于红楼阅读的原因.通过红楼走进儒释道,有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情节来做诠释,比枯燥地读经来得更通俗易 ...
-
人到中年再读《红楼梦》,没有儿女情长,更多的是人间百态
人到中年再读《红楼梦》,没有儿女情长,更多的是人间百态
-
贾珍、贾蓉、冯紫英最后都死了,只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红楼梦>中为什么那么多"二爷"?只因"大爷"都死了.大爷在<红楼梦>中都不得善终,是曹雪芹有意设计.那么这些"大爷" ...
-
周小泉|说说教师节吧
说说教师节吧 很想写一篇关于教师节的文章,又不知从哪里说起. 那就以问题方式来呈现吧. 教师节设立的意义? 早在民国时期,有感于国难日重,教师所负责任艰巨,有教育家提出6月6日为教师节.可见,教师对于 ...
-
【浅斟细语】浅谈红楼梦里的传统文化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马未都谈红楼梦: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作绝非偶然
马未都谈红楼梦: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作绝非偶然
-
葛均习:浅谈红楼梦与现代养生文化
浅谈红楼梦与现代养生文化 葛均习 世界一红楼,红楼一世界.<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红楼梦>博大精深,涉建筑.服饰.语言.饮食等众多方面,对于初读红楼梦的读者来说,个人觉得应 ...
-
李少咏谈红楼梦中的小人物(之二)
一生一世生死以之的紫鹃 紫鹃,原名鹦哥,原是贾母房里的二等小丫头.贾母见林黛玉来时只带了两个人,一个老妈子年龄太大,一个小丫头雪雁又太小,恐不中使,便把鹦哥给了黛玉,改名为紫鹃(书中没有说,恐怕是跟了 ...
-
李少咏谈红楼梦中的小人物(之一)
很少有哪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书中每一个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大家都知道,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翻看自己家族女子命运的名册的时候,最早翻开的,不是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也不是副册,而是又副册. ...
-
66.《浅谈红楼梦》前言
传播红楼梦文化,探究石头记谜团. 0.图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第一册的目录,影印图. 1.<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简称:周汇本,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不懂林黛玉的眼泪,就不足以谈红楼梦?
作者:陌游常乐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有人非常喜欢林黛玉,那么也定会有人讨厌她.懂黛玉的人,黛玉的一颦一笑,做过的每一件事,流过的每一场眼泪,都能感同身受.可是,放到不懂黛玉的人眼 ...
-
青苑谈红楼梦
探春 那也许是探春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时逢多事之秋,与贾府累世交好的金陵甄家被抄,甄家几个媳妇神色慌张,来见贾府主母.园子里的人能看见,自然别人也看得见.与罪犯之家暗通,在太平盛世或许是微不足 ...
-
木心谈曹雪芹与《红楼梦》:天下第一伟大的意淫者
文丨木心 十八世纪中国的小说和散文,第一是<红楼梦>,二是<儒林外史>,三是<绿野仙踪>.散文是笔记小说,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