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我的秦腔情缘》

我出生在人称戏窝子的周至县。
我老家就住在县城南大街,出了城门不远,就是县剧团的驻地和大剧院。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和邻居们,去剧院看把把戏,其实就是戏演过半了,不再售票了,不用再买票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去看戏了。当然我并不是很喜欢看戏的,只不过是想凑热闹跟着玩罢了,戏里演的啥全不理会。

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整天忙于事业,也无暇去看戏。和秦腔的情缘,是在退休了以后才结下的。我老伴是个戏迷,拉的一手好二胡。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该享清福了,却得了严重的脑血管病,并伴随着老年痴呆症,不但脑病时常发作,而且痴呆愈来愈严重。为了调整他的心态,延缓病情恶化,在医生建议下,我便带着他找热闹的地方,让他开心恢复记忆。

有一天我带着他在小区服务楼下散步,忽然听到楼上好像有人在唱秦腔,还有乐器伴奏挺好听的。老伴一下子好像打了鸡血似的,就往楼梯口跑,我们一起上了楼,直奔秦腔活动室去。进去一看,里边人很多很热闹,唱的拉的打的,样样俱全。老伴高兴极了,找个座位坐下便再也不愿走了。从此我们就再也不去别处,安安稳稳地在这里扎下了根,作起了忠实的观众粉丝。

时间长了,大家就动员我,也上去唱几句,我说我不会唱,他们不相信。说在戏窝子里长大的人,不可能不会唱秦腔。还是马嫂有眼色,就主动提出和我一起合唱个,大家都会唱的《三滴血》里的《祖籍陕西韩城县》,这才算给我解了围。也许是有马嫂带唱,也可能是我以前喜欢唱歌的缘故,这段戏虽然也有瑕疵,但板路还是比较稳的,不吃棒子不撞弦,班主左师傅很高兴。于是我便稀里糊涂地进了自乐班,成了一名秦腔班见习演员。

班主左师傅是个酷爱秦腔,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倔人,他眼睛里溶不下一粒沙子,对学员要求非常严苛,从不得过且过。但是他又是一个毫不吝啬的人,只要你勤奋好学,他狠不得把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全部掏出来给你。为了给我顺戏,盛夏酷暑他把自己关在屋里苦练板胡,直到拉的非常娴熟了,再为我伴奏。在他的苦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我终于有了较大的进步。
左师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却从不在我当面表扬过。他曾不止一次地说,他一辈子只会批评人,不会表扬人。他说,批评你是对你负责任,表扬你是忽悠你。

《祝福》是新文化运动领袖,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被省戏曲研究院移植成秦腔后,既有秦腔的韵味,也有歌曲的优雅,是集秦腔歌曲为一体,秦腔推陈出新的典范。深受观众的喜爱。但由于它是经过改良的谱子戏,一般业余自乐班,虽然仰慕却望而却步。左师傅就不信这个邪,他精心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把戏谱贴在墙上,组织乐队苦练,连续奋战了一个礼拜,硬是把戏谱背熟练精,保证了排练的顺利完成。并在石佛寺庙会上一炮打响,受到台上台下一致好评。

《祝福》戏的一举成功,使我深受启发,我为班主左师傅的勇气和毅力敬佩,也为有这么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敢打硬仗的优秀团队而欣慰。我感谢秦腔,是它让我溶进了这么优秀的团队,结识了这些良师益友,在他们的感化和带动下,我将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自信。而我和秦腔结下的情缘,也将源远流长永不凋谢!

作者 王宏志 武功作协会员

作者 笔名踏雪闻香 真名 韩静 陕西某航空企业 博客:xinjingrushui58@sina.com qq 448609945 陕西散文学会会员 杨凌作协会员 武功作协会员 2015年获得首届国际城市诗人“优秀奖”,“最佳人气奖”,莲花杯“新人奖”等殊荣. 散文《南门外的灯光》获得当代文艺名家名作“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金榜集》。参加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散文《凤县记忆》获得了金奖。散文《漆水河之恋》在"秋韵杨凌"全国游记文学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等等。比投百强2019全球文学艺术精选榜第一名,出版散文集《岁月深处》散文《妈妈再爱我一次》获得咸阳市主题征文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