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华大地活跃600多年的“鲜卑族”去哪儿了
相关推荐
-
宇文氏是匈奴还是鲜卑
在东汉.三国之前,还没有关于宇文氏部落的记载,直到北匈奴被东汉击败西迁后的魏晋时代,中原人始闻其名. 中国史学界认为,北匈奴人在逃走过程中分化出来一些比较疏远的部属,这些人经过与鲜卑人通婚杂居后,重新 ...
-
北族风云系列之二·从十六国的血淖中崛起的鲜卑民族
鲜卑民族,可能绝大多数人对其是一种基本不了解的状态,甚至连这个名子都没有听说过.如果说起来,我们肯定会听说下面的两个事情,他们与鲜卑民族都息息相关. 第一,上中学的时候,我们肯定都学过北魏孝文帝改革: ...
-
中国历史上因为过于强大而消失的三个民族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不断碰撞融合的历史,不断的有民族崛起和衰落,甚至消亡的无影无踪!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三个在中国消失的曾经异常强大民族,看看他们都去哪里了! 一.匈奴 秦末汉初,匈奴冒顿单于 ...
-
鲜卑人去哪了?如果你有这个特征,那你不一定是汉族人而是鲜卑人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除了汉民族之外,还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在这段时间崛起,那就是鲜卑族.鲜卑族本身是当年东胡的后裔,当年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东胡,强大的东胡刹那之间分崩离析,因而分为了两部,一部就是乌桓, ...
-
被称之为“北狄”的人都是哪个民族?他们现在还存在吗?
作者:陈二虎 浩浩中华至少五千年文明史上,以汉族的祖先华夏族,也就是炎黄子孙为核心,四邻是"北狄南蛮西戎东夷",共同谱就了波澜壮阔的史诗. 中国自古以来就具有鲜明的多民族共融发展的 ...
-
曾经称霸一方的匈奴鲜卑契丹来自哪里,如何崛起的,后来去了哪里
匈奴.鲜卑.契丹都是曾经称霸草原的游牧民族,只是他们称霸的时间不一样而已,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游牧民族,都生活在北方的草原上,最为重要的是,三个游牧民族一度都被汉化,只是汉化的程度不一样. 三个游牧民 ...
-
《天龙八部》竟是鲜卑传奇?除了慕容复,萧峰段誉也是鲜卑后人
但凡看过小说<天龙八部>的朋友,一定记得故事的反派主人公:慕容复. 他和他那个假死的老爹慕容博,是两晋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整天以兴复八百年前祖先建立的燕国为己任,虽在汉人中生活了 ...
-
上海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曾花1500万进行修缮,今比肩南浔
潇洒人生一行 93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说到古镇,在我国分布有很多,而江南的古镇是最出名的,比如像乌镇,乌镇这一古镇在我国的名气非常大,它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而这一古镇也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一 ...
-
中华大地曾诞生了六大鬼才:姜子牙垫底,诸葛亮没资格入围,第一惊为天人!
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过,普通人负责繁衍,而才华横溢之人创造了历史. 当然了我们可以有很多理由对此进行反驳,不过从某种方面来说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些人,他们在人类的历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某些举动 ...
-
海南曾归属广东600多年,为什么大多数海南人却说“福建话”?
2020年6月初,<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建设方案>正式出台.中国首个自贸港的建设,对于海南这个20世纪80年代才建省的"后浪"来说是相当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建省之前,海南曾 ...
-
故宫的水缸为何600多年不结冰?老祖宗的智慧,令人不得不佩服
对于古代人类的智慧来说,有些古人的技术,即使现在拥有高科技的时代,依然也无法对古代的一些工艺品进行复原,或者按照原有的技术进行生产.尤其是古人那巧夺天工的制造技术.不得不说的是,的确让我辈之人感到敬佩 ...
-
私房钱藏在罗汉木雕里,600多年都没被发现,骗过两任收藏家
"大明宝钞"是在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由朱元璋宣布官方发行的唯一纸质货币,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货币之一.有着六种面额的划分,作为统一的流通纸币在货币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 ...
-
曾凡东主任:40多年来我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说起肿瘤.癌症,很多人就会觉得此病离死亡很近,但其实有坚强者,带瘤生存了几十年. 所以我们常常说肿瘤,甚至癌症并不十分可怕,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重视预防和治疗,攻克癌症是有希望的. 今天邀请到市名 ...
-
场大雨冲出600多年古沉船,出土3件元青花,一个梅瓶就身价过亿!
元青花,一直是世界罕见,国内.国外各大博物馆中也仅有几件.因为稀少,所以珍贵. 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伦敦佳士得以1568.8万英镑拍出,折合人民币约2.3亿! 1 元青花非常的 ...
-
建文帝失踪600多年,据说他藏在了江西的这座山里
三清山<雾绕群峰> 移动DIY 摄 江西名山众多,有人文圣山庐山,道教祖庭龙虎山.道教名山三清山.云中草原武功山.天然氧吧明月山.革命摇篮井冈山等等. 雄奇险秀,鬼斧神工,每一座山都是大自 ...
-
他被捧为“一代书宗”,却在中国书法史上寂寂无名躺了600多年
日本街头悬挂的店铺牌匾 里面能找到许多我们熟悉的汉字 京都曾是日本的首都 这座城市留下大量汉文化的痕迹 包括匾额上的书法 京都国门上曾经悬挂一块 题写日本国名的巨幅牌匾 而这块牌匾上的书法 竟然是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