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脉体
相关推荐
-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 应太过不足为精, 滑者阴气有余也 阳出不出而胃气出. 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 对于寒之局部之用太过如厥阴之动的太过而走向汗出而 ...
-
黄帝内经九十七:脉要精微论篇(五)
解读 岐伯回答说:脉象与四时之气相反,如果相反的情形是有余,这就说明邪气战胜了精气,如果是不足,说明是血气损耗太多: 脉象顺应四时之气,不足说明是邪气战胜了精气,有余则是血气在损耗.阴阳不协调,这种病 ...
-
《脉应四时而动》
经文里,黄帝问岐伯:"脉其四时动奈何?"其实问的就是脉应四时而动的问题.这可是个大问题,同时也是中医脉诊的纲领性问题.对此,岐伯做了三方面的回答. 第一方面,岐伯曰:"请 ...
-
我算是服了,原来先天八卦排序竟是如此科学
喜欢易经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疑惑:先天八卦为什么是乾兑离震后排巽坎艮坤四卦,而不是继续按逆时针方向坤艮坎巽排呢.我思来思去,夜不能寐,后来终于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
-
《四圣心源》:卷三·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 <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 ...
-
《四圣心源》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 <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 ...
-
行者老师对《四圣心源》脉法讲解一 二 三
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脉法的起源.变化整体来讲一讲,这样大家在临证的时候心里有个底. 我们搭脉,根据动向分为来.去.上.下.至.止几个部分.就是脉在上面的时候浮现来是什么样子,而沉下去时是什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一(18)
咱们今天接着一起学习四圣心源卷三<脉法解>,中医四诊里面望闻问切,切脉对很多人来讲可能是最难学,跟门槛一样,很多人迈不过去.黄元御先生在第三卷<脉法解>里面给我们做了比较详细,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二(19)
那么很多朋友就讲,我摸了半天了,没感受到这脉气在哪呀?怎么样才能感受到脉气呢.这个,有一些小的技巧,如何去感受脉气,第一呢,你自身呀,首先你的感触,指尖感觉要保持一个敏锐的一个感觉.所以摸脉的手要注意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三(20)
咱们上一次主要讲了第三卷<脉法解>,主要是讲了摸脉基本的一些方法,主要讲要去体会脉气,体会脉气那种自然而然地周流的即时状态.这是脉诊的基本功,那么今天咱们接着来讲,讲这个具体的脉象,以前历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四(21)
有没有说,这个脉气中只有病气没有正气呢?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一旦脉象中只有病气,没有正气的时候,没有正气人都没有了,所以我能体会到的脉象,只有病人还活着,你体会到的脉气,必然是正气与邪气就是这 ...
-
四圣心源初学者应当知道的脉诊窍诀
初学<四圣心源>脉诊之人,往往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有没有简单.轻松.有效的脉诊窍诀哪?有的. 现在,请你听我慢慢地道来. 你应该知道,黄元御<四圣心源>的核心精髓 ...
-
《四圣心源》药性与脉法
四圣心源药性 人参,桂枝=扶阳达木. 人参,干姜=助阳补火. 甘草,茯苓=培土泻水. 黄连,白芍=清心除烦. 附子,川椒=暖水温肾. 附子,砂仁=暖水行郁. 干姜,附子=暖脾温肾. 干姜,砂仁=温中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