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附子汤方证的临床意义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一)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把理中丸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以及临床上的运用,这一节我们来谈谈理中丸证与平胃散证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呢?因为这两个方子在临床上会往一块碰. 高建中老师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白通汤

    阳虚戴阳白通汤,葱白附子与干姜: 手足逆冷反面赤,宣通上下解阴阳. 组成:葱白.干姜.附子.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心肾阳虚戴阳证.症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面色赤,恶寒,舌质淡,苔白滑,脉 ...

  • 干姜附子汤方证、病机分析

    正文↓字数2259 干姜附子汤证为阳虚阴盛,虚阳欲脱之烦躁证.仲景分析此证之理应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主症辨证法:主症为"烦躁"."脉沉微".汗下误治,阳气骤虚,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干姜附子汤证之第6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3.干姜附子汤证 少阴太阴合证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

  • 误用干姜附子汤诊治过程及心得

    2021-03-15 自身经历,回忆十年前情景,历历在目. 男,36岁,咳嗽.咳泡沫白痰.清涕多年, 舌诊:舌淡苔白. 脉诊:70次/分,(当时未参透脉之阴阳虚实辩证) 辨证思路:<伤寒论> ...

  • 经方心裁(65)干姜附子汤:妊娠恶阻

     干姜附子汤 [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伤寒论>(61) [组成与用法]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 ...

  • 干姜附子汤——寒盛格阳证,发斑谵语证

    6寒盛格阳证--李东垣医案 冯氏子年十六,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七八至,医欲以承气汤下之.已煮药,而李适从外来,冯告之,故李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 ...

  • 《伤寒论》113方——干姜附子汤

    第四十一方--干姜附子汤 太阳一百零七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微沉,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干姜附子汤

    一枚生附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 脉微无表身无热,药力集中急回阳. 组成:干姜.生附子.功效:急救回阳. 主治:肾阳虚烦躁证.症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身无大热,或恶寒,或手足冷,舌淡,苔薄,脉沉 ...

  • 干姜附子汤治疗心动过缓 – 经方派

    干姜附子汤由干姜.附子.肉桂.麻黄.川芎组成,出自<伤寒全生集>卷,是治疗心阳不足.感受风寒.半身不遂.口面㖞斜.骨节烦痛.泄利无度的古方.我在临床根据其药物组成,常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 ...

  • 桂枝加白术附子汤方证特征

    2009-12-31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桂枝加白术附子汤并非<伤寒论>原方,但其精华不出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等范畴,因此可以认为本方是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