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瞒着父母参军,二十多年后衣锦还乡,一时认不出父母
相关推荐
-
【望安山文学】梁国政 || 承载历史记忆的红色烟标(散文)
主编:非 鱼 几张40年前收藏留作纪念的烟标,一幅幅并不引人注目的画面,方寸中却承载着伟大的历史记忆,成为永不消失的经典.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隆重日子里,重大意义更显得非同一股.其实,那不只是一 ...
-
1952年,志愿军第67军军长突然去世,为何对外隐瞒死因死讯?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汉书香",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将士们战死沙场,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彰显了新中国的气势和中国军队艰苦卓绝的英雄气概,维护了新中国的安全 ...
-
英烈“无名” 精神长存
原标题:英烈"无名" 精神长存 2月26日,春雨过后,道县烈士纪念园内花木上挂满晶莹雨珠. 在陈树湘烈士墓地后面,还有一块墓地,干净的墓碑上只有一行红色大字"红军三十四师 ...
-
北墨作品 I 登上娄山关
35年前,我就有登上娄山关的愿望.35年后,我终于如愿登上娄山关了,却一点喜悦都没有. 登上娄山关,站在点金山,望着群山峻岭,重峦叠嶂,心里只有伟人那首不朽名篇<忆秦娥·娄山关>在回荡:西 ...
-
百年随想(王东茂/文)
百年随想 作者〡王东茂 图片〡网络 距离广西兴安县城南一公里处的狮子山 绿树掩映,郁郁葱葱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一派肃穆 走进纪念碑园,映入眼帘的大型雕塑震撼人心 "红军.送别 ...
-
长征最惨烈一战,红军损失过半,援助部队全军覆没不失英雄本色
战争是最无情的侩子手,这是每一个人都认可的道理,在动乱不安的年代里,人命如草芥.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救亡图存的道路. 第五次反"围剿& ...
-
开国少将16岁参军,20多年后回乡探亲,母亲:小伙子你是谁啊
开国少将郑国仲,1913年生于革命气息浓郁的湖北黄安,祖辈贫农,家境贫寒,所以他从小就被父母送到裁缝店当学徒. 但郑国仲心地善良,每次给穷人裁剪衣服都不收钱,所以经营一直很惨淡,收支不平衡,所以裁缝店 ...
-
参军18年后,中野三纵副司令回乡探亲,老母亲问:长官你找谁?
开国将领当中,不少人都是很早就加入了红军队伍,之后一直跟随部队四处转战,因此很少有机会回老家.比如开国少将王扶之,12岁加入红军队伍,18年后才回乡探亲,老父亲差点认不出他. 无独有偶,开国少将郑国仲 ...
-
穷途末路还是另有阴谋?二战德国还有七百万大军,为何选择投降?
1939年,在希特勒的带领下,纳粹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闪击战,由此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世界各地都在燃烧着战火.德国凭借着强大军事力量,将除了苏联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都 ...
-
重走长征路│腊子口战役:“神兵”天降越天险
大家好,我们的老虎仔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天险腊子口 "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这句民谣生动诠释了腊子口的地势之险峻.腊子 ...
-
渡江战役后,20年后回家探亲的开国少将,老母亲:同志打哪来?
前言: 在所有美德中,"百善孝为先"这是一句老话了!在新中国近代史上,我国深受列强的侵略.当看到自己的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许多人甘愿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拿起刀枪保家卫国,创造一个人 ...
-
【卧虎论坛】从腊子口战役看“攻坚”/吉 明
我国古代文献<管子>强调:"凡用兵者,攻坚则韧"."攻坚"最早是军事术语,意指对坚固设防之敌进行强攻.后来,人们把它引入其他领域,意指对重大困难的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