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莫扎特与巴赫
贝多芬诞辰250周年随想
贝多芬的作品是我青壮年时的最爱,年迈之后就差了,听他的作品需要有精气神。贝多芬有一腔豪迈需要与大革命一同宣泄,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英雄,不如说塑造自我,他的轩昂,可谓气吞山河力盖世,不局限于统帅三军,而是叱咤一代人的“心声”。时代造英才,却给了英才诸多磨难,一个音乐家偏偏不给予他常人都有的听觉。上帝关闭了外来音道,他只能向内橇开心灵窗扉,进入一个形而上的伊甸园。他似乎已经听到工业马达的轰鸣声,节奏强劲、凶猛。贝氏的典型特征就是强化节拍的重音,用强有力的重音,波浪式推动乐曲向前涌动。莫扎特想用优雅的旋律跻身贵族行列,却始终被蔑视,愤懑之情从最后三部交响曲中喷吐,节拍重音已经被强化。斯特拉文斯基在《春之祭》中用节奏替代旋律主导音乐,成为现代音乐之父。贝多芬是位承先启后又攀至巅峰的过渡者,他是位拉大音量差至极限,仍保持旋律流畅的大师。听贝多芬的作品会心潮澎湃情绪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它把你带入哥特式教堂,一股宏伟升腾的形式感裹挟听者的灵魂向上生发!这种感觉很奇妙,很神圣!贝多芬将音乐的力量扩展至空前绝后的境地,如果说莫扎特的音乐还可以在室内聆听的话,听贝多芬的音乐,视野必定进入旷野,没有广袤的开阔地和连绵起伏的群山是容不下如此汹涌宏伟的气场。他如雄狮怒吼,居然还有柔情似水相呼应,两者高度对立,却被他揉吧、搓捏,浑然成一体。他的作品每个乐章一个主题进行变奏,随后多个乐章多个主题,个个独立,却也似变奏一般统一,乐章之间的衔接极为顺畅,象演绎进行中的数理逻辑,严谨、完善,难怪有评论称他用音乐诠释了黑格尔的辨证哲学。贝多芬是创造性艺术家,却经常复习传统。他的交响乐1、3、5、7、9都在创新;2、4、6、8,又都在回归传统。他的创新本性在不停回望中汲取,向巴赫致敬,捡拾、品味,巴赫留下的瑰宝。一个只想养家糊口的教堂乐师,没想不朽,离世后被百年尘埃掩埋。但是巴赫,那天赋敏慧、灵气漫出,在哥特尖顶上空隐现。莫扎特、贝多芬两位大师先后觉察,恭恭敬敬将巴赫请回乐堂圣殿,巴赫的作品从此历久弥新,一代接一代年轻巴粉们常跪不起。真正旋律主导音乐的是巴赫,他的性情内在、优雅、净心、尊贵,没有几个贵族能够嫓美。“粗暴”的贝多芬能够留守古典,多亏巴赫的“熏陶”,传统的滋养。还有一个柏辽兹有惠于贝多芬,柏辽兹具有现代意识的配器专家,他著有《配器法与管弦乐队研究》一书,对现代管弦乐的音响效果影响巨大。今天我们听到贝多芬及之前的所有管弦乐作品都进行过现代配器改造,而珍藏下的老唱片,音响效果远不及现代交响透亮。如今我离贝多芬的交响乐渐行渐远,离巴赫越来越近,独自聆听老巴赫的无欲心声,会入倪瓒画境,清与净,音入禅心,目浴虚境。250年距今太遥远,贝多芬却近在咫尺,他陪伴左右,终其一生,常常激励我面对恶人恶世,我纪念他,他有惠于我。要记住每一个有惠于己的人,这与他人无损!仅对自己的德行有益。
贝多芬《命运》《英雄》
https://haokan.baidu.com/v?vid=9386405587433116666&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947950749283761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