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经期外感——热入血室症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学习:144条-147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主持人:陈青老师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144条.146条.147条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45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45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

  • 《伤寒论》113方——七条柴胡汤提纲

    少阳四3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总结上二章柴胡诸证言. 1  伤寒中风,是外感太阳病之义.在太阳外感三日以后的基础上,有柴胡汤证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是总结前二条柴胡提 ...

  • 妇人中风伤寒,行经而热入血室而致病..

    伤寒论原文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得之七八日,经水适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肋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经水适断者,续得寒热,发作 ...

  • 大医传承二 第22讲 热入血室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22讲热入血室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

  • 《伤寒悬解》外感桂枝汤提纲,全新编排,仲景原版,非常完整

    太阳十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1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此有内闭之风不能外散也,先刺风池,风府,以泻内闭之风,后与桂枝汤则愈.风池,足少阳穴,风府 ...

  • 《伤寒悬解》脏病阴厥——阳回不死,热复太过症,白头翁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

    厥阴阳回不死,热复太过症 厥阴四十六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阳回热过,肝气郁陷,泄利未止,而益以后重,宜白头翁汤,清其郁热. 1 热当利之,此是一定之理.热利下重者,此是热过伤阴.肝脾郁陷,肛门 ...

  • 《伤寒悬解》阳明病——瘀血症与燥土克水

    阳明四十五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肾主五液,入心为汗,发热汗多,木枯土燥,伤及少阴,故当急下.此与少阴口燥咽干章义同. 1 阳明病,本来就潮热汗出.发热汗多,汗多者,亡津土燥而水枯 ...

  • 《伤寒悬解》太阴病身黄症——茵陈蒿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栀子柏皮汤,

    太阴十一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1 伤寒,脉浮而缓,浮为太阳,缓为阳明与太阴,脾 ...

  • 《伤寒悬解》少阳经病——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三章 少阳十九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1 妇人中风,此是太阳中风之义,外感血热也,发热恶 ...

  • 伤寒六经疾病及变症代表方

    伤寒六经分述如下:       伤寒方既可分为虚实.表里.寒热六类,亦可分为阴阳两大类.伤寒的方剂,于是可由阴阳统之.外感风寒引起的的疾病及类似的杂病或变症. 一.感受风寒: 第一阶段:      1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之五苓散证

    昨在发的图不清晰,今天附上两张清晰的大图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十一章 太阴以湿土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表郁则湿动,然不经误治,则胃阳未亏,湿气之作,犹俟渐成.及夫汗下温针,阳亡阴旺,湿邪勃兴,土败 ...

  • 《伤寒悬解》少阳下篇之坏病——小建中汤

    卷九少阳下篇 少阳经下篇十六章 柴胡 少阳坏病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宜小柴胡,半表半里治之.而半表之阳盛,则小柴胡之黄芩不足以清表阳,而人参反益半表之热,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也.半里之阴盛,则 ...

  • 【中医】伤寒悬解【二】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篇名>伤寒悬解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