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讨论是非,人人都需要自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我们不喜欢讨论是非的人,但是为什么呢?是非的本质是什么?而这种行为跟层次又有什么关系?今天咱们就来探讨探讨。
先说是非是什么,这个我们从小就挂在嘴边的词语,却很少就让我们认真的去思考过,“是非”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就是“对错”,一个讨论对错的人,是对真理有追求的人,我们难道讨厌的是探寻真理的人吗?
当然不是。
所以这里我们要扩充一个词语“他人”,我们不喜欢的是“讨论他人是非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讨厌那些在背后议论别人做法是对是错的人,可是这是对的吗?
昆山龙哥杀人案,交通事故小口角,龙哥从宝马上怒而拔刀要了却了电瓶车男的一生,但是却被对方成功反杀,在当时中国的法律体系中,这是防卫过当。
反杀男不仅重伤还要坐牢,不正是广大的吃瓜群众们明里暗里大肆讨论着这件事情的是非,推动了法律的进步与改革吗?
没有人们对他人是非的口诛笔伐议论纷纷,就没有公序良俗,就没有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
我们讨厌这样的东西吗?当然不是。
你或许会说舆论也会语言暴力伤害无辜,法律也可能错判,铡刀也可能砍了好人,但是它们不能没有啊。那我们在说着讨厌谈论是非的人时,我们到底在讨厌什么呢?
我们把上面的维度排除掉,会发现我们讨厌的谈论是非,是被谈论者的私事,你要是谈论的中美关系,特朗普与拜登的优与劣,没有人会说你在谈论是非。

所以“是非”这个词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用“对错”来理解,它其实是民俗用语中对这个人私事的一种指代,就像我们说这人“牛B”,你如果直接理解就会觉得无比的尴尬。

所以你看“人红是非多”这个俗语就是说这个人红了以后,围绕着他的私事就有很多人在谈论了,这其中典型的就是花边新闻和小道消息。
这是一种理解方式,还有一种理解方式就是谈论者在追求什么。
如果我们谈论我们部门老大这次的战略部署,这是在做事,所追求的是一种效率的目的。如果我们谈论的是这个老大与实习生小李的感情,那么追求的就是对于他人私生活的窥探和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他人的指责最终获得自我优越感。
这样来看,我们不喜欢的那种谈论是非的人,是在谈论他人的私事并贬低他人以成就自我优越感为目的的人。
我们用这个视角来判断的话,京剧《玉堂春》中,富春楼有位玉堂春苏三小姐是貌美如花,名动全城,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但苏三小姐却从不接客,老鸨子依旧好吃好喝的养着,同行姐妹窃窃私语说她既已官卖为妓,安能守身如玉,却是不知好歹。
谈论他人私事,贬低他人,输出成就感、自我优越感。齐活!这就是议论他人是非。

清楚了我们讨厌的是什么,那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层次越低的人就越爱干这事儿。
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行为背后有一个心理动力就是自我成就,人是需要这样去平衡自己心态的,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往往都是来自外界的反馈。
如果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很差的人,那么我就会认为自己很差。例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他就不会去曹魏的阵营,因为荀彧,郭嘉等人都是大才。我们看史书说杨修卖弄聪明,有没有一种可能,他真的需要用这些东西来让别人看到他的才华
当我们处在一个内心不平衡的状态时,如果我们有可能脱离这个环境,那当然好,如果不能呢?我们需要自救。
学习心理学是一个逐渐发现他人行为动机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所有人的行为,但不一定会选择接受,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处在了低层次的局面,无法达到环境的变换,那么寻找他人的不足进行贬低,以此衬托自己的优越就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但我们很难去攻击别人的能力,“你看罗永浩没能把锤子科技搞起来,能力不行吧”“那你去啊”,这天儿就聊不下去了。但是贬低他人的道德就没人可以反驳你了:
“你看那隔壁小王,看到男人就笑得花枝招展的,这人啊,还是要有脸皮的。”
潜台词就是,“我没她漂亮,但是我矜持、要脸”。瞬间在自己心中给自己点一个大大的赞。
层次这个东西很虚,有钱的人层次就高吗?还是说有学历的人层次就高?其实都没那么简单。
层次更像是我们对眼界和道德的描述,这个说来就话长了,但是一个需要借助贬低他人来给自己一些信心的人,一定是层次低的人。今天这个话题是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言论深究下来的结果。
我们仔细思考身边的言与行就能发现很多有意义的智慧,学习和成长并不一定来自于更高级的课程,埋头过好自己的生活依旧能获得道理。
希望大家都成为一个有“层次”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莫沉楼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