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何层次越低的人越嘴狠?能解心苦的糖,其实自己就有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所说: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其实这背后是有心理学解释的,每个人处理事情的过程其实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跟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就会不自觉地“扮演”相应的角色,直到最终成为那个角色。我们所在的环境,影响到我们的眼界,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也影响到我们的将来。

人分三六九等,会处在不同阶层,都是有原因的。上等人帮人,中等人挤人,下等人踩人,你是哪一个层次呢?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别人的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自然也看不到更高的层次,只能原地踏步。

人生为何如此难:彼此刁难,相互挖坑

人为何总感觉痛苦?总是生活得不愉快?因为彼此都在互相挖坑,为难对方。喜欢刁难别人的人,大多是因为受到过多的刁难,所以把这种不满转嫁出去。很多人不会因为本身平庸而痛苦,痛苦的是因为看见别人比自身更优秀,因此无比苦闷。这就是人性:总担心别人比自己过的好。

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人

人都追求高雅,觉得俗就活得没有意义,其实俗不可怕,可怕的是低俗。低俗尤其体现在那些外强中干,华而不实的的人身上,他们高估自己、目无一物,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更看不上别人的优势。这样的人可能在生活中诸事不顺,无处宣泄,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卑微,未获得尊重和关注。才寄希望于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他们也可能处在一个恶性的环境中扭曲成长,习惯以狠毒的话来攻击别人,认为周围的人是不存在美好跟善意的。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声音:我需要爱,需要关心,需要尊重。而心中有爱的人不会说出那些狠毒的话,他们更有可能获得爱和关注。

攻击性透露出骨子里的焦虑和不确定性

各种恶毒语言的宣泄,透露出骨子里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一个人是否会通过恶毒语言攻击别人,跟个人经济状况、社会角色是息息相关的。

想让攻击欲强的人,来跟你感同身受是很难的,因为怜悯跟同理心的基础是相对的平等,善意跟安全感获得。人们一旦无法获得,就会通过极端的手段来发泄,以获得安全感。

就像动物怒吼并伸展身体,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威吓,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内心匮乏,是悲剧的开始

在社会交往中,不自信、心理能量低的人,往往会沦落到较低阶层,自然而然被挤压,被次级控制。在他们因生活和工作中,因为诸事不顺,就会把怨气发泄到相对较暗的网络上,他们是这么想的:反正你我都不认识,看你能奈我何。这是其实是典型的消极性补偿心理。

很多毒舌的人,往往内心是缺爱的,幼时未感受过温暖,也没体验过被温柔地对待,所以内心千疮百孔。希望用恶毒的语言来满足内心的贫瘠,来获得关注。

如果一个人内心有很强的匮乏感,通常资格感(配得感)也不高。简单的说来,他们打心底不相信世界上存在美好的事情,即使相信,也认为跟自己没有关系,他们配得感低下,即使渴望美好,却不敢争取。哪怕其中有些人读了重点大学、饱览群书、赚了很多钱,但难掩骨子里的匮乏。光鲜的外表,遮挡不了已经变得刻薄狭隘的灵魂。

什么糖能解他们心里的苦?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苦,也许我们不该把目光都停留在别人的成功上,在盲目嫉妒别人之前,先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升自己。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学会尊重,学会爱。我们在成长中明白,有付出才会有汇报,生活最美好的事是有人爱你,最幸福的事是有人陪你,而要得到这一切,首先需要你传达自己的善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