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赏诗]为自己找回一个父亲——杨章池《寻找戴老式眼镜的人》赏析/李汉超

为自己找回一个父亲

——杨章池《寻找戴老式眼镜的人》赏析

李汉超

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代名词,他像一座山,矗立在儿女的心中。《说文解字》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意思是说,父亲是规矩的代表,是一家之长,是举杖教训子女教育子女的人。在文学作品中,父亲,不仅是一个生物学上恒定的称谓,更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一直成为作家们描述的一个重要角色。朱自清《背影》中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翻过月台去买橘子的中国式老父亲形象,深深地感染着广大读者。诗人杨章池的心目中,那个“戴老式眼镜”的父亲,就是他深情刻画、永远怀念的对象——
我在大街小巷寻找
戴老式眼镜的人
黑框边,而且断了镜腿
粘上橡皮膏
像轻伤不下火线的兵。
他最好面色黝黑
或者黑里透红
他目光不要太灵活,但坚定
而且温和。
他年龄偏大,比如
街口趴在车梁上读《三个火枪手》的摩的师傅
他仍然羞涩,比如东方超市最敬业的收银员
戴老式眼镜的人那么朴素,但不卑微
戴老式眼镜的人那么努力,但隐忍
毕生辛苦,适度贫寒
不埋怨,不折腾,不放弃。
充满敬意,我在寻找这些
安静的,戴老式眼镜的人
我要为自己找回一个父亲
(选自杨章池诗集《小镇来信》)
杨章池,1972年3月生,湖北松滋人。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长江文艺》《中国诗歌》《天涯》等,并入选各类诗歌选本。曾出席第四、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第二届北京诗歌节。著有诗集《失去的界限》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荆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长江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全诗19行,没有分节,但从诗意的营造与推进上看,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四处寻找父亲。父亲的显著特征是“戴老式眼镜”,估计是个有文化的人,辨识度很高,“黑框边,而且断了镜腿/粘上橡皮膏”。他的朴素和节俭让诗人刻骨铭心,还“像轻伤不下火线的兵”,斗志坚强,不怕困难。因此,“我在大街小巷寻找”这样一位父亲的身影。父亲在诗人成长过程中的某些缺位和缺失,或父子某种难以厘清的亲切与隔膜,让诗人对一个理想中的父亲异常期待,但像父亲一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以朴素的姿态行走于尘世。诗人的“寻找”决不是一般意义的找人,而是诗意的描绘与塑造,是艺术创造的过程。
第二层,精心描绘父亲。诗人按照记忆中父亲的样子,从外貌和神情两个方面来刻画:“他最好面色黝黑/或者黑里透红”,顶着烈日,辛勤劳作;“他目光不要太灵活,但坚定/而且温和”,不够精明,和蔼可亲。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一般都是严厉的,但这里的父亲是为孩子们所喜爱的形象。诗中的“最好”与“不要”,是在尊重原貌的前提下的完善与加工,其目的是尽量让父亲高大完美,从而赋予这一形象以普遍意义和艺术价值。
第三层,眼前浮现父亲。“他年龄偏大”,诗人眼中的父亲比同龄人的父亲年长一些:当看见“街口趴在车梁上读《三个火枪手》的摩的师傅”,如同看见了父亲,因为他喜欢读书;当看见“东方超市最敬业的收银员”,如同看见了父亲,因为“他仍然羞涩”。这是诗人的父亲所独有的特征,却在其他普通人的身上表现出来,意在说明父亲无处不在。“比如”一词,让充盈的情感蔓延开来。
第四层,艺术概括父亲。诗歌运用两个“戴老式眼镜的人”,既紧扣题目,又归结题旨:父亲“那么朴素,但不卑微”,父亲“那么努力,但隐忍”,父亲“毕生辛苦,适度贫寒”,父亲“不埋怨,不折腾,不放弃”。父亲个性鲜明,形象突出,其精神气质得到诗人的价值认同和由衷礼赞。诗人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让读者增添几分感动。
第五层,渴望找回父亲。诗人对这样的父亲“充满敬意”,要在人群中不断“寻找”这些“安静的,戴老式眼镜的人”,让他们静静闪耀,“我”的父亲就在他们中间。“我要为自己找回一个父亲”,也自己,也为大众。这是诗人的愿望,切合人之常情;更是诗歌的愿景,契合艺术典型。寻找的过程,是诗人塑造父亲这一艺术形象的过程。
本诗企图塑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中国式的父亲形象,并让这一艺术典型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在表现手法上,注重细节,长于描绘,富于想象,回环往复,成为本诗的一大特点。
杨章池的诗歌立意高远,富有哲理,这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文化积累相关,也与他的性情和人品相关。生活中的他,时尚、幽默、真诚、忍耐,他的诗歌质朴平实,贴近生活的真实和内心的召唤,不虚情假意,不哗众取宠。《天府诗刊》编辑李治认为,“他的诗是与现实的彼此介入和渗透,他有能力将有形的存在与无形的思维自然化合,让诗中的语言重返过去岁月的生存情境再现,从而激活读者对现实的省察和反思”。诗人杨章池在与陵少、铁舟共同主持荆州晚报《垄上诗荟》周刊时,就一直倡导一个诗歌观念:当下、在场、打动人。从他的诗歌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他努力将理念内化为一首首独具魅力的精美诗篇。
2019年11月26日

李汉超,湖北应城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副主席。在《诗刊》《词刊》《星星》《散文诗》《长江文艺》《绿风》《诗潮》《诗歌月刊》《芳草》等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文1500余篇(首),曾获全国首届“海东诗歌奖”、《辽河》“青年文学奖”和第11届湖北文艺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已出版诗集《岁月无尘》《大地之灯》和诗评集《诗海逐浪》《静下心来读好诗》等10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