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宝鉴 | 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傻傻分不清?名中医告诉你异病同治

医学指导:

林毅,首届“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学术带头人。

出诊时间:

周一、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10楼乳腺诊疗中心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门诊5楼乳腺科

周三、周五、周六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门诊2楼乳腺科

开栏语

【杏林宝鉴】乳房健康不仅仅是美,是爱,更是生命的源泉。乳房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呵护乳房,关爱女性不仅仅是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宣岐黄之道,传杏林之义,从名家医案、专方妙法到养生保健、乳病科普,向你娓娓道来。
非哺乳期乳腺炎,顾名思义是一组在女性非哺乳期发生的非特异性的乳腺炎性疾病,包括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周围炎等。其中,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非哺乳期乳腺炎。病情复杂、易反复,临床易于误诊、误治,对女性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数月或数年的经产妇女,少数可见于妊娠期。以乳腺小叶为病变部位,极少累及乳头、乳晕区。发病初期可见乳房疼痛和肿块,肿块可迅速成脓、溃破,形成瘘管和窦道,此起彼伏。发病部位在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或腺泡。

肉芽肿性乳腺炎

来源:GARCIA-RODIGUEZ J A, PATTULLO A.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a mimicking disease in a pregnant woman: a case report[J]. BMC Research Notes,2013,6(1):95.

浆细胞性乳腺炎多见于30~40岁经产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妇女,多数患者有先天性乳头内陷以及哺乳困难史;病变主要累及乳头、乳晕的大导管,不以小叶为中心,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可伴有粉刺样分泌物;肿块位于乳晕区,红肿疼痛,破溃后脓中夹杂脂质样物质。发病部位在扩张的导管。

浆细胞性乳腺炎

来源:BMJ Best Practice

不少女性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这些病名本就陌生,加上各类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而病理检查常因取材不到位,缺乏疾病的典型病理学表现,导致诊断更加困难,这更加重了患者的不安。比如,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的病理特征表现为,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干酪样肉芽肿。但这种特征性表现往往难以在病理学检查中发现,因此不少病理学诊断报告可能只能做出“符合炎症性改变”等相对模糊的结论。
既然诊断报告相对模糊,是否需要重复病理检查,直到找到特征性病理改变?

大可不必。
虽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达到共识,但综合各种学说可以发现,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有着极其相似的发病机制:均是由乳腺导管或小叶分泌物淤积、分解,刺激局部组织发生超敏反应和免疫反应所致,通俗地说就是一种表现为炎症样的化学反应。林老认为,异物郁积,阻滞乳络,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交阻,凝聚成乳房肿块;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而发为乳房脓肿,为两者的共同病机。两者在急性炎症反应阶段,都要经历“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肉腐成脓”的过程;在慢性病程中又都具备痰浊阻滞的病机特点。
临床上,两者常见因失治误治,炎性病灶得不到有效控制,沿乳络扩散、蔓延,形成多房脓肿、多条窦道或瘘管,急、慢性炎性肿块交替并存的情况。反复出现的乳房肿块、脓肿和炎性僵块是肉芽肿性乳腺炎和复杂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共同症状。病因病名不同,证却同一,根据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林老提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尤其是复杂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病机相似,治法可参,均可在“燮理阴阳,立法衡通”理念指导下,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该系列疗法以“祛腐生肌”理念为核心,内外合治,以丰富的外治方法解决了非哺乳期乳腺炎多型并存的治疗难点,突破了现代医学一直以来所采用激素、抗生素治疗和手术区段切除的方法,使众多乳腺炎性疾病患者尤其是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免除乳房区段切除的困扰,以时间换空间,彰显了中医药治疗的独特优势。
浆细胞性乳腺炎溢液期、肿块期和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型均以消散为要,以消痈溃坚汤为基础方,结合辨证和随症加减处方。如乳头溢液呈黄色浆液性、黄稠性,伴口苦口干、失眠多梦者,佐以清肝泻火;若溢液呈脓血性,佐以凉血止血。脓肿期若肿块红肿热痛,伴见身热口干,佐以清热解毒;便秘者佐以运脾行气通便。舌苔厚腻,佐以升脾阳、降浊阴。若见乳房结块韧硬或已成脓者,佐以溃坚破结,消痈透脓
外治方面,二者均可采用提脓祛腐综合疗法,包括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术、小切口排脓、提脓药捻引流、彩超引导下穿刺抽脓、中药外敷等。对于脓腐已尽、空腔形成者,均可配合蝶形纱块和垫棉法局部压迫,再予加压绑缚,使乳房患处空腔前后壁贴紧促进愈合。在二者的外治法中,窦道、脓腔的探查和刮捻均是重要环节,务求彻底捻净脓腐,方可祛腐生肌,并减少复发风险

肉芽肿性乳腺炎提脓祛腐综合疗法治愈后

来源:关若丹 等. 林毅教授首创提脓祛腐综合疗法巧治肉芽肿性乳腺炎——典型病案、理论渊源及操作规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159-162.

(0)

相关推荐

  • 难缠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到底该怎么治?

    孙霃平 悦读中医 今天 小编导读 随着女性乳腺疾病发病率上升,医学界对于乳腺炎的诊断也越来越细化.除了比较常见的发生于哺乳期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还有一类"浆细胞性乳腺炎",也越来越 ...

  • 浅析楼丽华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

    摘要: 通过收集门诊病例.典型个案分析及随诊时楼丽华教授对加减药味的讲解,总结楼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则及用药.运用温通法配合细针穿刺抽脓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有效率高,对乳房外观的损毁程度低,可以为 ...

  • 艾灸治愈我的:浆细胞性乳腺炎

    将象和,您专业的,靠谱的艾灸指导老师! 想学好艾灸 至少要看懂这个视频 浆细胞性乳腺炎,被一些医学人士称作不死的癌症.治疗手段需要切开引流,手术切除,中药调养.应该大部分患者都经历过疼的死去活来的引流 ...

  •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临床与影像

    概述: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 cell mastitis,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ectasia,MDE),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 ...

  • 马老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验案 -- 马氏妇科

    董格 初诊:2017年8月21日.李某某,39岁.因"左侧乳腺胀痛3天"就诊. 患者自诉左侧乳腺胀痛3天,皮温升高,色红,昨晚起左侧乳头下方可触及一约直径2cm大小的肿块,轻压痛. ...

  • 确诊病例小黑板007 |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导管扩张症

    = 写在前面 = 小于大夫每月都会随访到不少阳性病例,可惜出于种种原因,无法每一份都做完整的分析,索性整理在<确诊病例小黑板>上,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大家喜欢.文章的最后,可能会有一两道 ...

  • 柴松岩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继承及基于“二阳致病”学说辨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应用研究

    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柴松岩老师学术渊源:第二部分柴松岩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第三部分柴松岩老师"二阳致病"学说的理论阐释与再认识:第四部分基于柴松岩老师&quo ...

  •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特点及中医治疗用药规律的分析研究

    13.文献统计中中医证型名称有14个,其中以肝经蕴热.余毒未清.痰瘀凝滞.气血虚弱为多见.病理要素主要为热.痰.病位要素包括肝.肾.脾.胃等,与肝有关的证型占总数的39.29% 14.目前临床成方加减 ...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用药规律。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主要中文文献数据库,搜集近20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文献,经相关标准筛选后,采集相关方剂用药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等方法对 ...

  • 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又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MDE),多为无菌性炎症,好发于30-40岁非哺乳期经产女性,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其发生可能与乳头内陷.乳管开口畸形异常.外伤性脂肪 ...

  •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中药治疗体会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称为粉刺性乳痈,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疾病.临床多以乳头溢液(豆腐渣样.奶酪样.血性等)或乳晕后肿块为首发症状.后期肿块软化可形成脓肿,溃破后流出的脓液多夹杂粉刺样或油脂样物,可形成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