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学而》
相关推荐
-
论语最后一句话
每一个读书人肯定对<论语>第一句话耳熟能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你学会了做人处世的 ...
-
论语:好勇疾贫(8-10)
民众如果长期居于穷困地位,必定心生不安,还会犯上作乱.但是,对于那些不仁之人,不能逼迫得太过厉害,不然也会生乱.这都将影响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 ...
-
《经典赏析》孔子论君子之道——仁
孔子论君子之道--仁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这虽然是极而言之,但也说明他把学"道"和实现"道"看得比生 ...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30
雍也第六 三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1),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尧舜其犹病诸(3)!夫仁者(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
-
孔子《论语.学而篇》8:如果这都不算爱
先前分别解读了孔子<论语·学而篇>"论语"的含义,明德与愚民,中华文化的核心,挑拨是非,把悲伤留给自己,社会动荡时的应变措施,同门相惜与开启民智,少年强则国强.时代考验 ...
-
孔子《论语.学而篇》6: 同门相惜与开启民智
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古文经典多包含至少二层含义,使用古代甲骨文本义可破译出其中的另一层含义.先前分别解读了孔子<论语·学而篇>"论语"的含义.明德与愚民.中华文化的核心 ...
-
孔子《论语.学而篇》4: 把悲伤留给自己
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等古文经典多包含至少二层含义,运用甲骨文可以一窥端倪,使用古代甲骨文本义可破译出孔子<论语·学而篇>的另一层含义,先前分别解读了"论语"的含义.明德与 ...
-
国学大师钱穆:《论语》开篇三句话,浓缩了孔子毕生为学的经历!
大凡中国的读书人,恐怕没有不知道<论语>开篇这三句话的: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
《论语·泰伯篇第2章》孔子怎样论述学礼的重要意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音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本章中的"恭.慎.勇.直", ...
-
【第234期】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9章》孔子所说为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音频学<论语·子罕篇第29章>孔子所说为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9·29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适道&qu ...
-
【第187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2章》孔子怎样论述学礼的重要意义?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2章>孔子怎样论述学礼的重要意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音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 ...
-
【第138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19章》怎样理解孔子的为学三境界?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19章>怎样理解孔子的为学三境界? 6·1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学问) ...
-
【第16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6章》孔子因何说“患不知人”?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6章>孔子因何说"患不知人"?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患",指忧虑,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