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到西湖赶上雪

温馨提示:点开图片,横屏欣赏,效果更佳

杭州出差,正逢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不曾想,这节气应在杭城,今年居然如此之准。

周六上午,果真飘起了鹅毛大雪。虽忽大忽小,但却未曾停歇。

西泠桥

当晚入睡之前,还特地许了个愿,期待雪能一直下,周日便可去赏雪后西湖了。

虽然西湖晴雨皆美,“淡妆浓抹总相宜”,但最让人期待的,却仍是雪后湖山。一则因为江南少雪;二则因为明朝张岱之天下名篇《湖心亭看雪》:

保俶塔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之文笔,洗练、素净、精当,天下独绝。其为文,无论写人,或是记事,寥寥数语,便跃然纸上,令人回味无穷。此文不到二百字,却写得一波三折,摇曳多姿,尤其对雪景的描绘,最让人拍案叫绝,这样的视角,难为他想得出来,就好像他那时候就会航拍似的。

雷峰塔

故此,他的代表作《陶庵梦忆》,一直是我的枕边之书,闲来翻上几篇再睡,连做梦都是别有滋味的。

天随人愿。昨日清早拉开窗帘,杭城已成一片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让人喜不自胜。于是,寻了一辆共享单车,天不亮出门,骑往西湖看雪。

断桥残雪

顺玉古路,上桃源岭,折向杨公堤方向,来到曲院风荷附近的湖边。沿路但见草木戴雪而荣,建筑顶上如盖白绒毯,天地之间一片圣洁。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湖边已有很多游人或撑着伞在看雪、或架着三脚架在拍雪了。

左侧为苏堤之玉带桥

我从岳王庙码头出发,沿湖过西泠桥,绕孤山路,过平湖秋月,折向中山公园,绕孤山后山路回西泠桥而返。一路上游人如织,打雪仗、堆雪人、拍雪景,欢声笑语不绝而耳。红色的南天竹果,紫色的紫罗兰,黄色的金鱼草,红色的郁金香,在白雪中显得分外娇艳。我边走边看,边赏边拍,心内十分欢喜!

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点缀在玉树琼花之间,有一种非常中式的和谐美。迷蒙之中的淡淡远山,在浩渺湖水的尽头,形成一道道美丽的天际线。偶尔,一两只游船从码头开至湖中心,静雅肃静的湖山顿时生动起来。有人在岸边拍风景,他们却成了别人眼中最美的风景。绝美之景,到处都是,而极少拍摄雪景的我,都有点不知所措了!

惜乎公务在身,时间有限,不能走过苏堤,绕道湖之南,从不同角度尽赏西湖雪景之美。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曰:"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而我能在出差之时赶上西湖大雪,这已经是大大的surprise了,对此,我表示心满意足!

小山于2018年12月9日

敬请欣赏更多雪景图片,以行走路线为序

本想去植物园看看,后来还是禁不住西湖的诱惑。

我的坐骑,哈罗单车

冰天雪地里的一丝暖色调

岳王庙

打翻了调色板的鸡爪槭

路边不少无患子被压断了枝条

看树上的果实,应为二球悬铃木(英国梧桐)

这株沙朴枝干遒劲盘曲,有些年头了

这株斜逸横出的老沙朴,被大雪压断主干,可惜!

莲蓬头戴着高高的白帽子

紫罗兰

金鱼草

郁金香

美人茶(单体红山茶)

南天竹

蜡梅含苞

银杏戴雪

枫香

白堤上游人如织

不同角度的保俶塔

--------the end---------

跟着草木 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  敬畏生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