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鲜为人知的2500年古镇,曾走出67位进士,安静质朴游客不多
相关推荐
-
对景当歌咏淮安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信天游"唱洪泽 牛年春节刚过,即应邀来洪与亲友相聚.早餐后,结伴出门,经东风路信步至古堰大堤,面对烟波浩淼的洪泽湖,心有所动,随口而歌. 洪泽湖的波哟大运河的水, ...
-
游淮安河下古镇(2)
淮安河下是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每一条街巷,每一座 ...
-
游淮安河下古镇(1)
淮安河下古镇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古镇形成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约 2500年历史,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 67 名进士.123 名举人.12 名翰林,素有&qu ...
-
游淮安河下古镇(3)
淮安河下古镇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镇形成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约 2500年历史.这里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俱全,有"进士之乡"之称,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这里的每一条街 ...
-
淮安河下古镇掠影
在淮安市楚州区,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楚州曾诞生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还曾出过56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quo ...
-
悦·见淮安|古镇情长
河下古镇牌坊 河下寻梦 犹记得,春日迟迟,花开烂漫时,和风细雨燕归来.从御码头乘船,顺流而下,去老楚州.到河下登岸,古镇逛一圈,粉墙黛瓦青石板,小巷长长,庭院深深. 沈坤状元府后花园 沈坤状元府祠堂 ...
-
江苏这古镇是吴承恩故里 风光堪比周庄 被誉为“全国进士第一镇”
江苏省淮安市,是淮扬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兴盛之地,向来以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著称,境内自然与人文景观不胜枚举,素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来到淮安,最值得一看的古迹景点,是坐落在淮安区 ...
-
一座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堪称全国进士第一镇,更是西游文化摇篮
素有"中国运河之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地处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孕育地之一,千百年来随着大运河的发展而繁荣兴盛.而位于淮安市淮安区的西北隅,在古邗沟入 ...
-
湖北低调的“皇帝村”,曾走出36位皇帝,居民大多为“皇室后代”
湖北低调的"皇帝村",曾走出36位皇帝,居民大多为"皇室后代" 说起刘邦,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出身农家,但是凭借卓越的才能和谋略,在秦末的乱世中 ...
-
广西有座低调小县城,民国时曾走出92位将军,有13万多亩沙田柚
提起广西,总会想到桂林北海,或者柳州靖西等,而其他城市大多默默无名.在广西有这样一座小县城,有13万多亩沙田柚,是沙田柚的故乡:在广西有这样一座县城,民国时期走出92位将军,县籍军政要员多达384人: ...
-
中国出开国皇帝最多的城市,曾走出9位帝王,号称“帝王之乡”!
在我国历史上,一个新王朝的建立者被称为开国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帝,开启了中国皇帝统治的漫长历史长河.在我国,前后一共出现过80多个王朝,408位皇帝,开国皇帝约有一百多人.但在辽阔的中国大 ...
-
广西有个县,名气不大非常低调,民国时却曾走出92位将军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近现代中国出现过不少将军县,比较知名的有湖北红安.江西兴国.安徽金寨.浙江诸暨.湖南醴陵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广西,也有一个将军县,名气不大非常低调,在民国时期曾走出9 ...
-
梓桐大殊庵中走出三位进士
梓桐大殊庵中走出三位进士 文/余利归 国庆节期间写了一篇小文,就梓桐联辉阁进行了考据,指出光绪淳安县志所载"联辉阁在县西六十里文殊庵,宋胡一之.胡南逢.胡诚一先后读书于此,联登进士,故名&q ...
-
8341部队走出两位上将,一位曾任周总理卫士,另一位也不简单
1988年9月我军恢复实行军衔制,上将成为最高军衔.此后,共进行了28次上将军衔警衔的授(晋)衔仪式,共计有188名高级军官警官成为新一代上将,这其中,共有2位来自警卫系统(历史上曾被称为8341部队 ...
-
在北京昌平的这个小镇,曾走出了一位“京北大侠”
清末,沙河镇地处京北交通要路,沙河镇上的商铺.旅店.漕运等行业十分兴盛,一直是江湖巨盗逞凶斗狠之地,为保护财产,商家会延请武艺高强的人充当保镖,只有这样才能立足经营.一来二去,有些武林高手就在沙河镇安 ...
-
江苏宜兴市,我国的“状元乡”,走出26位院士百位校长,一万名教授
引言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会有着很大的差异.生长在这里的人们也会带有这里的独特气质 ...
-
江苏唯一正规红军2任军长牺牲,队伍埋藏枪支疏散,走出2位副国级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红色政权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各地涌现了很多红军队伍,单上级授予军级单位的红军部队就达到几十支,很多红军队伍,开始的时候力量比较弱小,但如同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