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品先缘识字差(九)

(0)

相关推荐

  •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中,排在前五名的诗人都有谁?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最高峰,共涌现出有名有姓诗人2536名,那么,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中,前五名都有谁呢?唐代的诗人主要有:杜甫.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等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下面趣历史小编 ...

  • 古代著名诗人简介

    古代著名诗人简介

  • 何为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 ...

  • 唐朝故事

    唐朝故事-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 ...

  • 误品先缘识字差(五)

    借用(化用.明用):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放言>) 周公与王莽二典,并非白居易所真正要谈论的,而是借此两典,引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六)

    反用(明用) "菩提本无树,灵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六祖坛经>) 六祖慧能这首偈语,是针对神秀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灵镜台,时时勤拂拭,勿 ...

  • 误品先缘识字差(七)

    再如: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李壁<王荆公诗注>言"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十)

    其四:水中著盐,饮水乃知--从用典看孟浩然诗的清淡(兼谈关于暗典之孟浩然)第二部分 下面本文重点以众所周知的<春晓>和<过故人庄>为例分析说明孟浩然的暗用典故. <春晓&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十一)

    (五).用典之忌 其一:忌冷典.僻典. 用典的目的是精炼而省力,且留白供读者思考,甚至让读者加入到作者的情感之中.如果用冷僻典故,效果则背道而驰.诗可含蓄,不可阻隔,写诗写到"无人会得凭阑意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十二)

    三."误品先缘识字差"之再一个层次的识字问题--弦外之音:双关 (一)双关与诗味 本书这里所言"双关",不仅仅是常规修辞手法层面的双关,而是拔高之后指向诗歌的属 ...

  • 误品先缘识字差(四)

    误品先缘识字差(四) 3.典故的赏析 对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备至的美国诗人庞德发现:"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千百年来,我们赖以诗歌而积累了数不胜数的典故 ...

  • 误品先缘识字差(三)

    (二)诗之典故的认识问题: 1.典故与替代字 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很有名,其言如下: "炼句下话,最是要紧,如说桃,不可只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 ...

  • 误品先缘识字差(二)

    首先,诗之为诗,在于其独有的形式与意味.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曾从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角度谈其诗歌理论的中心思想之一:即"诗味".就语言形式而言,杨万里认为诗要有诗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