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我记忆中的《甘孜报》副刊

(0)

相关推荐

  • 抗战胜利后的开封文艺界

    记得1945年的初冬,我回到光复了的开封,同继扬寄居在一个熟人的家中,生活无着,满目苍凉.不想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力行日报>的广告栏里登了一则"启事":"塞风 ...

  • ​副刊蜕变||刘学友

    副刊蜕变   副刊,我专指报纸的文艺副刊,是专门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的文学苑地. 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各家报纸都有了副刊,供文学爱好者发表文章,出现了一大批年轻作家,也涌现出了一大 ...

  • 做文艺副刊编辑这些年

    文|周刚振 <三秦广播电视报·商洛版>自创刊至今已快有三十个年头了,它的前身是<商洛电视报>.我作为该报的一名文艺<州河>编辑,看到它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心里是由 ...

  • 发表论文,确分不清刊物! 正刊、副刊、套刊、假刊是如何区分的?

    正刊: 出版局备案.带有CN号的出版物(多数有ISSN,个别出版物没有): 按备案周期出版,如月刊每月1期.每年12期: 知网,万方等期刊网所载资料均一致. 副刊: 1.一般刊载于正刊,与正刊同步出版 ...

  • 六年辛苦不寻常

    六年辛苦不寻常 杨五贵 2003年,从工作了40年的教育岗位上退休,此后的日子虽然平淡,然而,依旧过得充实且快乐. 我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做了长久性的规划,那就是"不教一日闲过".即 ...

  • 【方志四川•散文】谢民 ‖ 甘孜行

    炉霍县形象宣传片 甘 孜 行 谢  民 自从高考体检知道自己不能当高原兵后,我对高原就有深深的敬畏.西藏龙哥邀约多次,自己都因惧而远之的心态没能成行. 十多年前曾到过康定,去了跑马山,见了木格措.只是 ...

  • 炉边漫话之民国二十八年(1939)的甘孜事件(一)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二月一日,九世班禅在青海玉树圆寂,国民党政府决定在甘孜驻灵,不久班禅行辕与二十四军发生武装冲突,史称"甘孜事件". 1 1840年,英军入侵西藏,剌刀直 ...

  • 炉边漫话之民国二十八年(1939)的甘孜事件(二)

    2 班禅行辕遵命,分批离开青海玉树前往西康.一支由僧俗职工及仪仗队.卫士队.牛马驮队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经石渠.邓柯.德格,于1938年1月12日到达甘孜,驻锡.停灵于甘孜寺香根禅院.中央追赠班禅大 ...

  • 炉边漫话之民国二十八年(1939)的甘孜事件(四)

    4 到了1938年,已21岁女土司德钦汪母尚未婚配.班禅行辕和二十四军都想通过与之联姻的手段,争取孔萨家支持,以达到控制甘孜地区的目的. 班禅行辕到甘孜后,护送专使赵守钰举行各界运动会,江边坝子上搭满 ...

  • 炉边漫话之民国二十八年(1939)的甘孜事件(六)

    6 对班辕及甘孜女土司德钦汪母等如何退到青海玉树,以及班禅灵榇回藏过程,刘家驹先生亦有详记:"2月6日,闻瞻化汉军亦向甘孜县城进攻,离寺只十余里,[不满孔萨的]麻孜喇嘛更形嚣张,森吉堪布召集 ...

  • 炉边漫话之民国二十八年(1939)的甘孜事件(七)

             7 贺觉非先生对此事件还有"补述":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文辉主席曾报告甘乱情形,略谓:十四年之诺那变乱及此次之班禅行辕叛乱,有其相同之点:(一)都是中央所组织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一)

    前 言 2004年8月,应邀回到我的第二故乡康定,参加在康巴艺术节期间举行的康巴文化研讨会.其间有幸参观了庄学本.孙明经两位摄影大师的康巴摄影作品展,且与庄先生之子庄文骏和孙明经先生之媳.孙健三先生的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五)

    史书上又是怎样说的呢? 打箭炉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代史书,先写作"打煎炉".在<明实录>中是这样"录"的:"洪武十五年七月乙卯(1382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六)

    城 考 炉城在明代这里就是长河西土官驻牧的地方,史称"打煎炉".到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朝廷授予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之职,即后来世人所称的"明正土司".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七)

    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利用新榆林原明正土司家澡堂子地方优质的温泉水,建起了一座洗毛厂,对州里产的羊毛进行初洗加工,后来发展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国营毛纺织厂,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破产. 1962年,笔者曾在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