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掌故的泰兴又一桥——天星桥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游子在外,一草一木,一水一桥,都会引发乡愁,都会想起家乡那袅袅的炊烟,那弯弯的小河,那古老的村桥。笔者前日已向大家介绍过家乡泰兴的大生桥和三思桥,今天笔者要说的是泰兴的另一座桥的不凡故事,这就是与大生桥相近的古天星桥!

泰兴的这座古天星桥与贵州的天星桥不同。贵州的天星桥其实是由天星洞而得名的。在天星桥石林附近石头山的半山腰间,有一溶洞叫天星洞,这是黄果树风景区众多洞府里最美丽的溶洞。天星洞的钟乳石以色彩斑斓称著,洞里的石头,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全,几乎成了太阳光谱的灵敏折光镜,把大自然的色彩集中到溶洞里了。洞时感觉 有一根25米高的天然石柱,名天星柱,直托洞里顶穹。石柱周围,有一组石头,每一石头都极像盛开的荷花,大小不一,若轻轻敲击,这莲花状的石头就会发出不同音色的乐声,美妙动人。泰兴的天星桥却是颇有来历,有其自身的掌故的。这是一座三孔通体柏木大桥,高大宽阔,姿雄威武,为旧时天星港、天星镇的标志性建筑,且使天星镇成了闻名江淮的历史名镇。那么这座桥为何要以天空的星星命名呢?源于何因?说来还有一段世代相传的佳话。

此有两说。一说,明万历年间,王家港中段建有一座大孙桥(后为大生桥),清代颓圮。王家港中段、西段居民商定重修大生桥,并在西段再新建一座桥,约定同日动工。经过几十天努力,大生桥比西段桥梁提前一天竣工。西段桥晚一日竣工,人们便在“大生”二字上加“一日”,得名“天星”。又一说,此桥竣工当晚,虽未定名,而王家港人到桥上参观游玩的不少。其中,桥北杨家湾一位清咸丰年间的进士陈书霞也来到桥上,由桥这头走到桥那头,见满天星辰,即诗兴大发,他曰:“一天星斗映滩涂,水碧山青缥缈处。仙境不须求物外,玉桥如虹跨明珠。”此刻,同在桥上游玩的一位张家秀才随即跟着说:“满天星星港中照,此桥应名天星桥。”顿时,众人异口同声:妙!妙!皆称此名响亮,寓意吉祥。当晚,桥南周姓老先生来桥上乘凉,他双手扶着光滑的栏杆,抬头看看天上,满天星斗青光闪烁,又俯首望望桥下,水中星光闪闪荡漾。他灵感一动,吟出上联:站在桥上瞧天空,瞧瞧瞧,桥上桥下两天星。在周老先生身旁的另一位秀才随口接出下联:清水潭中探清水,探探探,潭深潭浅一清水。就这样,一群文人美妙的即兴诗句,就定下了“天星桥”的名称。随后,王家港也顺理成章地改为天星港了。
天星桥在今江苏泰兴市原南天星村。清光绪《泰兴县志》卷五:“濠河西流十二里达过船港入江,少南西流十八里达洋㴓港入江,又西南流十里径大孙桥,又西八里至天星桥,又西二星达王家港入江。”《康熙泰兴县志》载:“王家港、马桥斜联江南,孟渎河为南北舸艇出入之会津,亦郡东南负险之要地也。”明清时期,天星港曾是泰兴重要的军事设防重地。明万历年间,置水军游击一人,统率船兵千人,屯驻泰兴永安洲,与周家桥营南北策应。清康熙十一年,京口水师右营把总驻天星港,辖江丸18处。日伪军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曾有军队驻扎天星桥集镇及港口。民国二十八(1939)年9月28日,日军兵舰停泊天星桥江边,以30多枚炮弹轰击泰兴城,坠落城郊宝塔湾、闻家埭、十里甸等地。1949年,国民党溃败江南,天星桥解放。当地群众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付出了艰辛努力。特别是天星乡渔民丁光田冒着敌人炮火,日以继夜地运送解放军过江,协助解放军受降敌舰“永记号”的英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荣获“全国渡江支前特等功臣”称号,在全国战斗英雄劳模代表大会上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天星港系泰兴通江八大港之一,史上多次疏浚,只是于此仍发生了两次沉船事故:其一,1945年2月7日,外国商人的“万吉”轮在天星桥附近江面触及鱼雷被炸沉,淹死旅客100多人,震动了外国商人,轰动了上海。天星桥杂货店老板皇甫文曾捐地作义冢。其二,同年10月15日,我新四军苏浙军区笫四纵队队部、十支队部分指战员、苏南解放区部分地方干部及民兵近千人,从武进阴沙乘“中安”轮北渡长江,不幸于天星桥附近沉船,沿江群众奋众奋力抢救,但获救者不足百人,纵队政委韦一平等800余人遇难。当时,烈士忠骨被安葬在天星桥南边的龙王庙,1987年迁葬泰兴公园“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
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天星桥既是泰兴的南北交通要道与重要口岸,又是商家云集的繁华街市。当时,天星桥有一个丁字街,由口上、桥下两条街组成。口上,指天星港向西500米江堤,宽3米,条石铺设。街上店铺林立,较大的有杨大客栈、陈小林饭店、华枫林杂货店及几家烧饼店、商店、磨坊等。桥下,位于天星桥南约200米,宽3米,条石路面。桥南端有一栋两间二层楼房,房主李九成。街两旁有乾元恒酱园店、振升酱园店、协兴泰杂货店、仁和生药店、陆记车行、米行、冯记酒店、布店、鱼行、草行等等。
天星桥街上店铺最多,生意最好,名气最大的当数冯家,人称“冯半街”。他家也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拥有九十九间半房屋和一个船队。说其之所以能有如此“万贯家产”,还有一个被众人广为传颂的故事。据传,清初的一日,冯老板从上海乘轮船回家,随身携带了一只灰白色皮箱。说来也巧,上船后居住同舱室的一个旅客也带着一只一模一样的皮箱,且两只皮箱都放在铺位下面,并靠在一起。轮船行至天星桥码头,冯老板提起一只皮箱先下了船,上岸后即感到提在手里的皮箱份量重多了,回家打开一看,竟然是满满的一箱金条,先是一喜,后来一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不义之财不可取,必须物归原主。但与那主人素不相识,无法联系和查找。他料定主人一定会找上门来,就在家中等候。果然不久,那人拎着自己的箱子急冲冲地找来了。冯老板迎进家中开口就说:“不要慌,你的皮箱在此,丝毫未动!”一边说着,一边将装满金条的箱子交还主人清点过目,还视若上宾,以好茶好酒招待,主人十分感动,遂赠送了部分金条给他。起初,冯怎么也不肯接受,几番谦让,那主人执意相赠,并要与冯老板结为兄弟,联手做几笔大生意。从此以后,两人书信相往,友情愈深。冯家利用这些金条砌房造屋,扩张店鋪,生意越做越大,因此而发了大财,成了天星挢最大的财主。冯家商铺虽在桥南占了西半街,但美中不足的是中间隔着毛老九家一间房,店面不连体,做生意时有不便,想把毛家这间房买过来。遂与毛家商议,愿意用铺满那间房的洋钱买下来,一层有空隙再加一层,可在那寸鋪寸金的繁华街上,毛家没有答应,冯家也没以财大气粗而强人所难。因此,冯家便留下了家大业大,房不如百的遗憾。
天星桥以北不远处有两进殿宇,是座庙宇。庙殿大门上嵌有砖雕“古仙人堂”四字。庙前两棵大白果树,传系明相刘伯温所栽,冠盖2亩许,雄树需6人合抱,雌树四周能围1 2部小推车,为天星桥地标性古树。傍晚万乌归巢,鸣声传出几里,天星桥周围的人早晨进县城,傍晚返回,只要听到仙人堂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便知道快到家了。
天星桥集市上,还流传着有一个警示生意人失信的“屁嘭澎”典故。嘲讽的是桥北猪行贾老板,在生猪收购中扣斤压两、拖欠猪款而耍弄的一套阴招。他到农户收购生猪,表面上是食盆上拖猪,吃饱了称,让养猪人占个大便宜。可他肩挂一杆大秤,手拿一柄大烟斗,每到一户,见主人正在给猪上食时,便假装进圈看猪,帮忙喂食的样子,暗中将一斗烟屎放入食槽,猪一辣嘴立刻就不吃食了。接着,他就催着上秤,一头猪起码要少十几斤。称了重量只算帐,不给现钱,还得送到他家猪行。以后任你跑断腿,也难拿到钱。常有人去问讨钱的“怎么样?要到了吗?”当然是气呼呼的回答:“屁嘭嘭!”了。因此,“贾猪行付钱——屁嘭嘭”一时成为传闻,隐喻讨债不着。那贾姓老板果真缺钱或欠债不还呢?非也。他是把钱留在麦收时贱价买进大麦,等到麦价上涨再用大麦抵算猪款归还农户,这就是旧社会商人盘剥穷人的一种手段。后来,人们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习惯以“又不要屁嘭嘭”的警示语来告诫他人诚实守信。
桑田沧海,时过境迁。如今老天星桥已不复存在,未免让人遗憾和唏嘘。不过,这座古桥所形成的繁华集市,依然存在。现在天星桥隶属泰兴市滨江镇,已是一个社区。天上的星星依然在闪烁,相信新天星桥会像彩虹一样照耀着新的天星港,护佑着这方土地上的人幸福吉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