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盐如何压垮大明王朝?| 彰考局
相关推荐
-
晋商经久不衰的秘诀——《游山西 话晋商》精华分享
<游山西 话晋商> 晋商经久不衰的秘诀--<游山西 话晋商>精华分享 <游山西 话晋商>.作者梁小民在EMBA课堂上经常以晋商为例解释经济学现象,还组织学员进行关于 ...
-
古代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
在古代,按照"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划分,普通人要想飞黄腾达.富贵荣华,通过科举正途考取功名是最佳选择. 然而,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的人毕竟凤毛麟角.朝廷三年一开科,每科仅取几十 ...
-
古代盐商获利颇多,为何到了清朝中期盐商却逐渐走上了衰亡
论清代,就不得不提清代的盐商,何谓盐商,便是以盐为商品出售的商人.盐原多产于北方,中唐之后,北方常年战乱,盐产业也逐渐走向衰落:盐,乃国之根本,此时兴起的淮盐便缓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淮盐色白质优,乃是 ...
-
唐朝之后严格的盐务管控
唐朝沿袭隋制,早期的君主励精图治,并将前朝一些好的举措发扬光大,在历史上赢得了巨大荣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接踵而至,然而,唐朝的税赋显然比隋朝要高.唐朝国运转折点为安史之乱,在平乱过程中,从隋朝开皇 ...
-
古代为什么要控制食盐?看看黄巢、张士诚的第一桶金,你就知道了
古装剧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某某百姓买卖私盐被捕,而且官府判下的罪行还挺重的.以扬州盐商为背景的电视剧<大清盐商>里,也经常能听到"盐政"."盐道"这 ...
-
明朝人吃盐为什么很麻烦 | 彰考局
吃盐买盐对现代人来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明朝的老百姓,买盐.吃盐却很麻烦. 食盐专卖制下的明朝社会,产盐.吃盐,都被朝廷管起来了,其中,吃盐不仅限定专门供应渠道,还要定点定价销售.老百姓常常不是 ...
-
明清战争中的“戚家军”为什么不管用 | 彰考局
在静态的历史描述中,会有很多美好的想象与愿景,也有相当多的遗憾,为了弥补遗憾,便产生了很多看似关公战秦琼的命题. 比如人们会对明清战争有这样的疑问:煊赫一时的"戚家军"既然打赢了& ...
-
蝗灾来了,大清官员的连篇谎话也来了 | 彰考局
嘉庆九年六月二十九日(1804年8月4日)清晨,嘉庆帝在弘德殿檐下伏案批覆奏章,忽然,一只飞蝗落于御案之上. 半信半疑的嘉庆帝组织太监亲自捕捉,不多时,太监们便捉住蝗虫十余只,皇帝遂将虫子给军机大臣们 ...
-
关于“强国弱民”,你可能误解了商鞅 | 彰考局
商鞅变法中的"强国弱民"之法,后人误解颇多,认为这是在主张削弱或掠夺民众,乃至被视为愚民政策的代表. 其实,如果深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你会发现,这一解释并非商鞅的本意. 这是&qu ...
-
晚清让千万人受灾的“丁戊奇荒”,何以如此严重?| 彰考局
清光绪初期,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旱荒,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以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俱受波及,为害之烈,为患之深,史所罕见,1000多万人殒命,史称"丁戊奇荒" ...
-
为什么白居易在日本被捧得最高 | 彰考局
白居易是一代文豪,不过在唐代文学史上,他的地位还是不能超过李白与杜甫,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还是以负面形象出现. 然而在日本,白居易的地位却是首屈一指,远非李.杜所能比拟.在平安朝," ...
-
逃离帝都,迁居乡下,唐代士人在长安过得好难 | 彰考局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则早年逸事,<唐语林>卷三载: 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况.况睹姓名,熟视曰:"米价方贵,居亦不易."及披卷,首篇曰:"咸阳原上草, ...
-
五百多年前的气候危机,为何没能要了明朝的命 | 彰考局
时人说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会想起晚明(17世纪)的那一场场气候畸变,一般认为,明朝在干旱.寒冷等气候因素作用之下,灾害频发,民变四起,逐渐滑向灭亡的深渊. 殊不知,类似的危机,在明朝建国不久之后就已经上 ...
-
王阳明真的是在龙场悟的道? | 彰考局
明代传奇人物王阳明,据说年轻时学朱熹的方法格竹子当圣人,结果没成功. 后来被贬到贵州龙场驿当驿丞,某一天,他在山洞里面忽然间开悟了,得出"圣人之道应反求诸心,不需外求"的结论. 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