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吃盐为什么很麻烦 | 彰考局
相关推荐
-
缅北多地盐价成倍飙升,还敢当“盐”重分子吗?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这"百味之中盐为首",说起食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天天也离不开它.但就是这平时最常见的调味品--食用盐,也涨价了! 价格飙升,今年竟是去年 ...
-
唐朝之后严格的盐务管控
唐朝沿袭隋制,早期的君主励精图治,并将前朝一些好的举措发扬光大,在历史上赢得了巨大荣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接踵而至,然而,唐朝的税赋显然比隋朝要高.唐朝国运转折点为安史之乱,在平乱过程中,从隋朝开皇 ...
-
老行当 | 盐行 “百味之首”的兴盛与衰落
盐是"百味之首",不仅能给食物提供基础味道,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钡.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物质.根据不同来源,食盐分为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岩盐.土盐等.盐起源于我国五 ...
-
从专卖制度,看唐朝后期的阶级矛盾
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普遍实行的一种国家政治经济政策.所谓专卖,就是禁止民间经营某种商品的交易,进而由政府全面控制的经济制度.在我国古代时期,专卖制度被称为是禁榷制度."禁"即为禁止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01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NO.201 相比之下,刘晏的管辖范围更广,权力也更大. 他没有辜负皇帝的厚望. 由于刚经历了多年战乱,唐朝国内的社会生产力遭遇了极大的破坏,加之不少藩镇又不听中央的话,收不到这些地方的税,因此仅靠正 ...
-
“叛变”的商人:西汉盐铁专营大师桑弘羊
本 文 约 690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min 西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桑弘羊生于洛阳的一个富商家庭里. 当时的洛阳是"富冠海内"的全国最大的五个中心城市之 ...
-
官员之间称兄道弟,清廷很头疼 | 彰考局
乾隆三十二年(1767),两江总督高晋告诉乾隆帝,江西巡抚吴绍诗与江西南昌镇总兵邱若龙互相结拜,互称"愚兄愚弟",请求邱若龙调离.皇帝深以为然,便将其调走①. 高晋还告诉乾隆帝一个 ...
-
短信群发拜年不真诚?这种套路明朝人就玩得很溜了
正因一笑了之,也就失了贺年的意义.说白了,咱们都是被套路害了,都不再当回事了,实际就是助长了虚荣与虚伪.他群发来,你群发去.收到信息后的谢谢两个字,还不如呵呵来得真诚. (都是套路 图源Pixabay ...
-
晚清让千万人受灾的“丁戊奇荒”,何以如此严重?| 彰考局
清光绪初期,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旱荒,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以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俱受波及,为害之烈,为患之深,史所罕见,1000多万人殒命,史称"丁戊奇荒" ...
-
五百多年前的气候危机,为何没能要了明朝的命 | 彰考局
时人说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会想起晚明(17世纪)的那一场场气候畸变,一般认为,明朝在干旱.寒冷等气候因素作用之下,灾害频发,民变四起,逐渐滑向灭亡的深渊. 殊不知,类似的危机,在明朝建国不久之后就已经上 ...
-
明朝传教士汤若望为什么不想在清朝做官 | 彰考局
公元1644年,明廷覆灭,满洲铁骑入关. 此时,耶稣会士汤若望(1622年进入中国内陆传教,与利玛窦并称"耶稣会二雄")身居北京城,他与其他耶稣会士经营的传教事业因战乱跌入谷底,几 ...
-
一粒盐如何压垮大明王朝?| 彰考局
嘉靖帝登基的第29个年头,最为煎熬. 这年六月,鞑靼土默特部俺答汗率兵侵入大同,八月更是陈兵北京城外. 自嘉靖即位以来,延绥.山西.陕甘.辽东等地区就常常受到蒙古部族的侵犯,常年用兵使得边饷告急.如何 ...
-
明清战争中的“戚家军”为什么不管用 | 彰考局
在静态的历史描述中,会有很多美好的想象与愿景,也有相当多的遗憾,为了弥补遗憾,便产生了很多看似关公战秦琼的命题. 比如人们会对明清战争有这样的疑问:煊赫一时的"戚家军"既然打赢了& ...
-
蝗灾来了,大清官员的连篇谎话也来了 | 彰考局
嘉庆九年六月二十九日(1804年8月4日)清晨,嘉庆帝在弘德殿檐下伏案批覆奏章,忽然,一只飞蝗落于御案之上. 半信半疑的嘉庆帝组织太监亲自捕捉,不多时,太监们便捉住蝗虫十余只,皇帝遂将虫子给军机大臣们 ...
-
关于“强国弱民”,你可能误解了商鞅 | 彰考局
商鞅变法中的"强国弱民"之法,后人误解颇多,认为这是在主张削弱或掠夺民众,乃至被视为愚民政策的代表. 其实,如果深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你会发现,这一解释并非商鞅的本意. 这是&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