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出来的“掤” | 太极拳的“松”与“掤”


如何练好太极拳的“松”和“掤”
放松是为了产生掤劲。放松是手段,是方法,产生掤劲才是目的。松和掤是统一的,没有松,就没有掤。松和掤要结合起来,松不好则无掤劲。

头颈要松,精神要松,呼吸要松,松才能够让内心平静、心气平稳;躯干要松,包括腰胯胸背,乃至胸椎、腰椎、尾椎。
四肢要松,关节要松,上肢要松到手指——舒指,下肢要松膝、松踝,脚掌也要松,五趾敷地,等等。这里还只是从具体的部位概括来说,详细的说起来就太多太多了。
“松”,说起来挺容易,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必须要通过日积月累不断地练习才能到达“松”的效果。
尤其要让身体的各个部位,乃至于整个身体时刻都达到松的状态,着实的不容易。太极拳也恰恰是帮助人体一点一点地达到相应的要求。
前面是有形身体的松,另外还有内在的松,主要指的是内气的松空积聚。内气不是指呼吸之气,指的是体内的气,也有称其为“炁”“真气”、“先天之气”、“浩然之气”等等,这里不作深入探讨。
太极拳经典名句里有“腹松,气敛入骨”,即是指这个内容。腹松,主要指丹田部位要松,为内气的积聚提供场所,因此要让身体放松,僵硬的身体会阻碍内气的运行,更谈不上帮助积聚了。
身体的静和内心思想的放松入静,也有助于内气的活动,其结果便是——“百川归海”。这个内容,算是对松的延伸讲解。内家拳修炼讲究“静为躁君”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只是讲究“松”,有可能走入松懈的弊端,所谓过犹不及。增加一个“掤”字,就避免了这一结果。
“掤”主要在于身体外部表面。首先是肢体的末端,手指、手掌,脚趾、脚掌等部位,进而是手臂、腿,甚至躯干部位,头部的“虚领顶劲”要求,也可以归纳为掤的范畴。
掤,是一个向四面八方都存在的涨力。并不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的张牙舞爪的外放,而是在松的基础上保持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在太极拳里有另外一个叫法——听劲。
“掤”的另外一个要求,是对周身关节的要求,要打开、掤开。让关节间掤出间隙来,虽然很小,但对于感知变化,应对变化,非常有作用。
当然,这也需要内气的配合,才可以事半而功倍。否则,非但不容易做到,而且有可能会造成内气不固、外邪入侵,导致关节处肿痛酸胀,影响太极拳的进一步修炼。因此,太极拳的练习需要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