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预科|我的民族(四)

We live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少数民族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在第四期的少数民族介绍活动中,六位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分别向大家介绍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探索吧!

乌孜别克族李文洁

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最早来源于14世纪时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在元史上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出乌孜别克族的文化繁盛,其中商业、手工业、畜牧业极其发达,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为适应南疆的气候,乌孜别克族居住的房子一般为平顶而稍有倾斜的长方形的土房,自成庭院。这种土木结构的房屋墙很厚,冬暖夏凉,凝结成乌孜别克族的文化结晶。李文洁同学将乌孜别克族的特色讲得尽致淋漓,让听者为这样一个奇妙的民族心生向往之情。

01

撒拉族韩玉斌

撒拉族人民自称“撒拉尔”,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边缘。虽然撒拉族的人口较少,但其深厚饱满的文化让人惊叹不已,其中文学和艺术尤其特别。撒拉族的文学包括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谚语、笑话等,十分丰富,且语言幽默含蓄。艺术以歌曲为载体,撒拉族的民歌包括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儿等,“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演唱的一种抒情民歌。由许多具有独立意义的短体小诗组成,大量运用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借物喻情咏志。撒拉族的文化若空谷幽兰,虽然不张扬于漫山遍野,但却绽放得热烈而纯粹。

02

穿青人李诚

穿青人早期叫“里民子”,也叫“羡民”或“县民”,后期叫“穿青”。之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因而自认和当地汉人有区别,传统服饰尚青色,普遍使用贵州通行的官话。如今,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毕节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六个市(州)所属的二十多个县(市、区)。穿青人人口数量约六十七万人,现在他们在每年的新春时节也还要以一村或数村为单位组织穿青人的青年男女,到各家各户演唱花灯,以祈求平安。

03

黎族陈祉彤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由于历史原因少部分黎族人移居到贵州地区。在陈祉彤同学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黎族传统服饰的内涵丰富,各方言区差异比较明显。在传统服饰中,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纽对襟上衣,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束发脑后。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着腰布。在哈、杞、美孚、润黎少数健在的老年妇女中还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文身习俗。且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山栏”香米是黎区特产。

04

仡佬族谢明珂

仫佬,意为母亲,而仫佬族,则在广西这一方秀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我们有盛大的节日——依饭节,“依饭”在仫佬语中意为“感恩、庆丰收”,于2006年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仫佬族服饰尚青,衣服多以深青色为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过去的衣服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仫佬族烹调肉食喜欢将大块猪肉或是整只的鸡鸭放入白水中煮,然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再加盐,或是沾盐水,享受食材最天然的味道。

05

纳西族 木阳

在遥远的西南边陲,你一定听说过一个这样的地方——丽江。玉龙雪山上的白雪常年笼罩,为这一方净土带来祥和宁静,而在这里古老的东巴文化兀自地繁衍生息,与孕育了它的纳西族交相辉映。古城青灰色的砖瓦下,是美丽动人的纳西族姑娘们脚步轻巧。她们着“披星戴月”的衣饰,静默地守候古老的文明。踱步街巷,是哪里飘来了丽江粑粑的清香?十五中秋月圆时,又是谁念起了故乡月饼里薄荷和核桃的味道?来年元宵灯会的时候,你还会在这里吗?你放下河灯的那个夜晚,烛光又寄托着多少思念的诗行?有空的话,来看看吧,这里的花常开,天常蓝,四季常青,巍峨的玉龙雪山常年白雪莹莹。

06

END

时光荏苒,转眼间就来到了我们少数民族文化分享活动的最后一期了,相信各位小伙伴们都对各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见面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