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善人的无价之宝
相关推荐
-
《道德经》二十七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善是老子的核心主题之一, ...
-
【第407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2章》“性相近,习相远”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2章>"性相近,习相远"是何意?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里所谓"性",指天赋的本性 ...
-
人心善恶的谚语61句
人心善恶的谚语61句
-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最近读了莫言的新书<晚熟的人>,其中有一句话特别感同深受: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中曰:人之初,性本善:而战国末期的荀子则提出" ...
-
德然养生:心净性正,功德自成
德然养生荐读转自 张雪松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 今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水灾严重,佛教界纷纷捐献善款,这些善款是不是真正的"功德"呢? 有些佛教徒说,我们也有心捐款 ...
-
君子小人之闲谈
转:红硝 君子.小人是中国人对两种不同人格属性的标称,是个中国人大概都知道,君子是褒义之称,它代表着人性的高贵.仁德和良知:小人是贬义之称,它代表着人性的卑微,鄙陋和邪恶.君子小人之称谓的形成主要来源 ...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9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有没有"无怨"的人? 孔 ...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道与善人》悟读述杂【79】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道与善人》悟读述杂【79】
-
道德经: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所保,不善人之所保,到底有何玄机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所保,不善人之所保",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很多人读到这一句会感到困惑,觉得道会保护"不善之人",有些匪夷所思,其实这 ...
-
道德经解读: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 ...
-
道德经妙解丨20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20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二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二章(德篇第七章)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原第79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 ...
-
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读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注也, 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 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善"坐而进此. 古之所以 ...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 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调解很大的怨恨,必然还留有余怨 ...
-
老子道德经 第62章 万物之奥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②,美行可以加人③.人之不善,何弃之有④?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