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0

(0)

相关推荐

  • 平民百态∣三舅

    三舅姓李名敬亭,73岁了. 三舅是农民,却喜欢舞文弄墨:没有文凭,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秀才":干过几十年的老会计,村子里每一笔开支的账目,他都叫得出来.后来,从会计岗位上退下来,被 ...

  • 渝北木耳镇,重庆真实版“向往的生活”

    说到渝北,大家会想到什么? 龙兴古镇.统景温泉.仙桃数据谷,还是云龟山樱花······渝北区风景秀丽,可品其独特文化,更有意想不到的乡村旅游趣玩地. 近日,微风和煦,天朗气清,我们实地走访了渝北木耳镇 ...

  • 梁俊维:太行山深处的木雕非遗传承人

    雕刻一件作品前,先画图纸.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吴晓庆报道:在山西腹地的太行山深处,自古就流传着古老的木雕技艺,大到亭台楼阁.村宅民居,小到家具摆设.日常用品,处处可见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在晋 ...

  • 【朝花夕拾·西元村记事】难忘70年代,那些沿街卖唱的盲艺人

    点击上方关注<苍岩风>! 风者,风物也!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 (沿街卖唱的老艺人  网络图片) [朝花夕拾] 那些沿街卖唱的盲艺人 文:赵鹏飞 记忆中,我家住的那条街巷叫"老母阁 ...

  • 盲艺人苦与乐:像蚂蚁一样行走,像他们一样歌唱

    方行专栏往期文章: 1<废城>,迷幻知子罗 2 独立纪录片里的美丽与哀愁 3 云南鹦哥村,溜索消失之前的空中摇篮 4 变迁20年,他们的生命像野草一样生长 5 蒋能杰无人知晓的一部禁片,听 ...

  • 姚村说书

    姚村说书 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曲艺,大约起源于宋代.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 ...

  • 瓦房沟的记忆<4>

    瓦房沟的记忆 < 4 > ﹀ ﹀ ﹀ 瓦房沟是伏牛山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山沟,行政区域划分上连"村"的资格都不够.中国地图.河南省地图里找不着,镇平县地图里也找不着.这里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9【完】

    下午 肉三变得爱出门了 王玉忠带着他的队伍要向一个叫水凹的山村行进,我与他们在熟峪村口分手,他们向另一个山坳走去,我顺着大路到石暴村看看"六兄弟"们的生活状态. 石暴村在207国道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8

    4 月 4 日 上午 刘红权是最好的 郭家峪躲在山的深处,很静.整个的周末上午,学校里没有人来,在楼上盲艺人休憩的办公室里,我和盲宣队的两代队长:王贵明和王玉忠,回顾了左权盲人宣传队的历程. 先说担任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7

    5. 向着那太阳走天涯 4 月 3 日 夜 刘双明在父老乡亲前亮相 郭家峪离刘双明的家车谷村只有二里山路,所以这里的人都认识双明.双明的姐姐嫁到这里,双明就没有和队员们一起等派饭,而是直接到了姐姐家.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6

    傍晚 出来就有欢乐 玉龙哭着的时候,李永兵却一直笑着.他比玉龙大十岁,也是这一带人.十五岁河里游泳,小伙伴们用泥巴打在他脸上失明的. "你为什么跟上盲宣队?"我问永兵. "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5

    4. 在一起就能活 4 月 3 日 中午 在家终究路要断 再次回到拐儿川的时候,早晨离开时的冬景已经换成了春景,仿佛季节的变化是在瞬间完成的.漫川的桃花.杏花和杨柳的绿,农家少年牵着牲口往田里运粪,这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4

    上午 人不能卖了良心 漫山遍野的雪使整个太行山仿佛回到了冬天,清明前夕该是绿意浓浓了,但一场雪又让万物睡了过去.人们依旧穿得很厚,我惶惑走在正月的乡村-- 小南庄的人不知道郭扣梅的名字.我打听张任成,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3

    上午 悲哀和伟大 早饭后盲宣队背上庞杂的行囊折回旧寨村,我则到三十里外的下庄乡小南庄村看望老一代盲艺人张存慧的遗孀--郭扣梅.其实,郭扣梅是张存慧哥哥张考慧的媳妇,考慧去世了,存慧就和嫂子一起过了.在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2

    3. 心灵深处的那一点纯净 4 月 3 日 早晨 上厕所摸进了厨房 一夜春雪,太行山银装素裹好不妖娆. 云落在山腰,和晶莹的山雪一并迎接着朝阳.阳光透过清爽的空气,铺洒到雪后的寺坪,大槐树上扯着的长幅 ...

  • 《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1

    下午 跟上兄弟们,乐观 拐儿有一个叫王明和的盲艺人,跟了盲宣队近三十年了,去年起腿疼,病休在家.拐儿与寺坪不远,我趁宣传队员们午休的时间,寻找王明和去. 经过了南香红写过的水泥牌楼,拐一个弯,就看到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