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家应用控涎丹的经验
相关推荐
-
消渴,胸膜炎,心痛,胸腔积液,心下硬痛——十枣汤
4消渴--闫云科 消渴引饮,多见于胃热,阴虚.痰饮为患者,尚属少见.有刘某者,男,45岁.素体质壮实,近月余,口渴不已,昼夜饮水4~5暖瓶.某医生滋阴生津,十余剂症状不减,遂进城就诊.望其身高体胖,面 ...
-
效方:控涎丹,治“痞满”、气鼓。
王姓患者,年龄50多岁,病"痞满",病已30多年,回忆说20几岁时,有一次正吃饭,因事生了气,从此便觉胃脘连两胁胀,闷,撑(月真),轻时只觉不舒,重时胀闷难耐,二三十年不断的治疗, ...
-
一个名方:控涎丹
<洛医汇讲>有一妙语:"用方简者,其术日精." 控涎丹正合此意.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方>,用药三味: 大戟.甘遂.白芥子. 后代医家对本方颇多赞誉,称 ...
-
134期 控涎丹
控涎丹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名妙应丸,至清·王洪绪则称之为子龙丸.<圣济总录>所载"趁痛丸"方药与此相同,时间较陈氏为早.控涎丹由仲景十枣 ...
-
控涎丹的制作
按照控涎丹的组成,我买来了甘遂.大戟.白芥子各50克. 甘遂50克5元,大戟50克40元,白芥子50克3元,合计48元. 第一步:打粉,分别进行打粉. 第二步:称量,每味药各15克. 第三步:拌均, ...
-
肩背疼
水湿不除,泻终难止,先予控涎丹,再议运中州.以控涎丹一丸(五克)后,再以理中丸善后.本方由十枣汤演化而来,用其治阳萎理亦如此.药用甘遂大戟白芥子.本方治久泻的指征,只要是温补不效,有痰饮见症,苔滑腻 ...
-
张锡纯用药经验——连翘诸家皆未言其发汗,...
张锡纯用药经验--连翘 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之治外感风热.用1~2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g ...
-
淫羊藿作用诸家用药经验
淫羊藿 本品为小薜科植物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eg it tatum Maxim.的干燥叶.主产于山西.湖北.四川.吉林等地.生于山野竹林下,山路旁石缝中.夏. ...
-
他的草书以“二王”为宗,兼收宋元诸家,从容淡定,三次获兰亭奖
自从中国书法兰亭奖设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兰亭奖,每一届兰亭奖,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些书法新秀,同时也能够看到一些书坛老手,而他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书坛老手,他的草书以"二王"为宗, ...
-
千古奇书《西游记》:包罗诸家精髓,涵盖人生智慧
导读:世人皆以为在四大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思维模式最简单,所包含内容性最少,而且主线内容最单调的一部.但事实上这并不是<西游记>的真实面目,其真正的内涵与底蕴,其实远不止于此 ...
-
他的楷书糅合墓志和魏晋诸家之长,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
我们经常说"楷法无欺",事实也是如此,楷书难以灵动,这也是一个事实,取法上一上眼就非常明了,为此很多人,甚至是书法都写不好楷书,忽视楷书的作用,可是一直以来,也有不少书法家一直在强 ...
-
光绪十七年古本古籍《诸家选择万全玉匣记》,出行诀法,入宅起造
光绪十七年古本古籍《诸家选择万全玉匣记》,出行诀法,入宅起造
-
《唐贤写经遗墨并近代诸家诗画》册
5750万元的小楷<唐贤写经遗墨并近代诸家诗画>册 (2021-05-15 17:17:58) 转载▼标签: 书法绘画艺术文化图片分类: 传世书画作品 吴让之(1799-1870):唐贤写 ...
-
纂集诸家全书大成断易天机,6部,777页
纂集诸家全书大成断易天机,6部,777页
-
朱良春老先生用控涎丹的经验
老师朱良春先生使用"控涎丹"治疗杂病急症始于50年代初,其临床使用颇多超越前贤应用范围,今整理朱师广用"控涎丹"的宝贵经验,以飧同道. 1.博究先贤用灵丹,临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