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鲁迅本为同窗,但后来陈寅恪从不提起鲁迅,这是为何
相关推荐
-
中国真正的文化贵族,出自江西
北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江州义门陈氏奉旨分庄.陈旺的十世孙进士陈魁,"挈眷九十七人,自江州徙汀州,为入闽之始迁祖". 陈魁有五个儿子:陈崑.陈.陈嵩.陈岳.陈峰,兄弟五人一同 ...
-
吴宓 多情总被无情恼
在西南联大,南食堂的讲座总是人满为患,主讲<红楼梦>的吴宓教授尤其受欢迎.有时见到女生没座位,他马上让人去教室搬来椅子,显得很有骑士风度.吴宓一生为情所困,把自己比作贾宝玉.好友陈寅恪却喻 ...
-
陈寅恪与鲁迅曾是两年同窗,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他说出了真相
今天给大家说说耳熟能详的两位民国大家之间的小趣事. 一位是贡献了无数课文人称"鲁教材"的鲁迅,另一位,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历史学家,他出身世家.治学严谨,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 ...
-
这个家族简直是开挂,三代有四位被写进《辞海》
[摘要]史载,武王伐纣之后大封天下,受封的人中既包括有功之臣,也包括先王后裔,其中大舜后裔有虞氏33世孙满的封地为陈,于是以国姓,成为陈姓始祖. 图注:近代学者雕像 义宁陈氏被誉为中国文化的贵族,是中 ...
-
将门之后之三:前行者总是孤独的
将门之后之三:前行者总是孤独的
-
《金书红颜录》碧血丹青篇(三)
[彭有敬]说: 陈长老,不止范老哥,连我也是不服.明摆着你才是本帮最出众的后起之秀,可自打泰山大会后乔峰当了帮主,白世镜吴长风那伙人鸡犬升天,你却至今还是个八袋长老,为的什么?还不是为着咱们这些人的出 ...
-
陈寅恪:与鲁迅同窗两年,为何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他说出了真相
陈寅恪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历史学家,他出身世家.治学严谨,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称为清华大学百年史中四大哲人,又与吕思勉.陈垣.钱穆等人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打开凤凰新 ...
-
藤野先生认为没有优待鲁迅?1998年2月9日首届鲁迅文学奖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五十一期](历史系列第708讲) 藤野先生认为没有特别优待鲁迅?1998年2月9日首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揭晓. 这 ...
-
【“郁达夫与鲁迅”专栏】之十四《郁达夫伦鲁迅之二》
["郁达夫与鲁迅"专栏小编提示] 曹丕<典论·论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这一极具普遍性的现象并不适合于鲁迅和郁达夫.鲁迅 ...
-
【“郁达夫与鲁迅”专栏】之十二《郁达夫忆鲁迅之八》
["郁达夫与鲁迅"专栏小编提示] 曹丕<典论·论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这一极具普遍性的现象并不适合于鲁迅和郁达夫.鲁迅 ...
-
他与鲁迅通信52次,一生荣辱都与鲁迅相关
1977年2月7日,著名翻译家.杂文家徐懋庸先生因病逝世.3月初,家属收到有关方面通知:"徐懋庸同志犯有严重错误",不许开追悼会.后来,追悼会补开了,不过时间已是1979年4月12 ...
-
鲁迅多篇文章被移出课本,“去鲁迅化”究竟在去什么?莫言这样说
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鲁迅 我们小时候都是学着鲁迅先生的文章长大,他让我们有所启发,也教给我们深刻的道理,我们敬重他,崇拜他,把他看成神坛上的人物,就连毛泽东都说过: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 ...
-
项立刚的谬论“中国没有鲁迅,一样会往前走”,没有鲁迅会如何呢
项立刚又跑出来说什么,"中国没有鲁迅,一样会往前走,但是没有钱学森,真的会不安全,没有袁隆平真可能饿肚子,没有王进喜灯都点不上." 按照项立刚的意思,鲁迅根本无足轻重.项立刚,一个 ...
-
鲁迅少年时为何家道中落?仆人一句话把鲁迅爷爷送进了牢里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隋朝时期科举制度替代之前朝代的沿袭的"举孝廉",成为筛选文人才子,储备朝廷人才的方式.科举制度打开了阶层流动的大门,众多底层的人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希望有 ...
-
葛涛:沪上时期鲁迅的一个书账考释——兼为《鲁迅与嘉业堂所刻书》补正
鲁迅博物馆资料库里有一个从未公开发表过的鲁迅手写的书账,因为这些图书在鲁迅日记中没有记载,所以这个书账的具体年代暂时无法考证清楚,不过从这些书籍的出版时间来看(最晚的一本是1927年出版的),应当是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