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神安,气定,形复)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不了了之,就让它这样自发发展下去。

风家,容易感风邪的人,就是容易得太阳中风病的人。

太阳中风,一般是用桂枝汤解表,解表后,风邪还没有完全去除,还有存留。这个时候,不用医治,会自己痊愈的。这个时间比较长,十二天。这个十二天,和我们上面讲的七天周期有关系吗?

这里我们不用纠结这个12天问题,我们说七天,也是个约略之说。我们知道,这地球绕太阳一圈,365.2425天,这看似是一个定数,这是天之数(其实还是不定的,这个数从古至今,一直在变化,也会永远变化下去)。而到了人身上,人活到天年多少岁?内经说120岁。虚云老和尚据说是活到120岁,但是世上绝大部分人不到百年,古代六十就是大寿。在人的身上,无有定数。生命就是不定之数,才叫生命。生命绝对是有上限的,而人类也一直在突破生命上限,能往前推进的时长很有限。我们可以像认识易一样认识数。易有三义,简易,变异和不易。数也有三义,定数,变数,简数。这算是对数的完整认识。

那么,表解而不了了,到底还存留什么症状呢?也就是精神萎靡,身体虚弱,对于风啊,寒啊,有些敏感。

如果医生介入治疗的话,如何治疗呢?最好的药就是开开心心,想开一点,病好了,心情好了,一下子进入了晴朗天,这留下的一个尾巴,也是见光死的,心里总想着怎么还没好啊,还在担忧,这是心性问题了。

这一段,可以说是医生安慰病人啊,给病人定心丸的,你这没问题了,放心吧,两周内,准恢复,病人还真需要这样的话,心就放下了。

医生治病不仅仅是物理性地治病,而是形气神同治。有些医嘱是安神的,神安,气定,形复。这是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医生,以药物和针灸、各种手法、方法调节病人身体的气血经络脏腑,这是厉害本事。中医,其实还擅长调情志,调神。这是大本事。这里就涉及到对病人整全的了解,了解其家庭,乃至于社交,文化和精神生活、价值观世界观等等。所以望闻问切四诊,空间是很大的,不能局限住。

(0)

相关推荐

  • 呼吸补泻法精髓如同点穴一理

    针灸插拔有讲究!泄,吸气的时候进针,吐气的时候出针!补相反   传统医学读书笔记 9小时前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执业药师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黄帝内经第二十五篇,八正神明篇(二) 注:本文为跟倪海 ...

  • #伤寒论#【原文】10.风家,表解而不了...

    #伤寒论# [原文]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注释] 凡言某某家者,皆是指善病某病者,如酒客家,亡血家等等.但这里的风家是不是仅指反复.多次患太阳病的人呢?却也未必.临床所见,太阳病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9,10条

    ​今日学习 第9条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这一条讲的是天人相应,天道助人.人体经络运行,脏腑功能复生是有过程时间的.十二时辰的日小周,十二月的年大周是天道始未复生的天之道.人道天道也,天人相应. ...

  • 风家(凡“家”字俱皆指宿病而言,此处应作太阳中风伤寒看。)表解,而不了了(就是不清楚、不爽快之意。)者,十二日愈,原文10

    ​风家(凡"家"字俱皆指宿病而言,此处应作太阳中风伤寒看.)表解,而不了了(就是不清楚.不爽快之意.)者,十二日愈,原文10 [郑论] 既称表解,邪已去矣,应当清爽如常,此则不了了 ...

  • 什么是逆流挽舟的定义?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剂

    逆流挽舟,是指用升散药物,治疗泄痢的一种方法.此法,实是张仲景开其先河,张子和继承于后,喻嘉言从而发挥之. 张仲景对于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和桂枝证下后里热挟表热下利均采用解表法或解表清里相合的方法,选 ...

  • 中风病主用桂枝汤解肌和营卫七法

    ---读<尚论>学<伤寒论>-7 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原文13条) 头痛见第一条,发热,汗出,恶风见第六条,重互其文,以叮咛辩证用法,首宜识此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10条: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经方学社 7月25日 第10条: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这个风家就指的太阳中风者. 表已经解了,那么有些余证,犹不了了啊,大概就是在十二日愈了,这也是约略之词了. 有的样子呢,这个病都好了,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10、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解:欲解时为机体疾病变化的时间规律.病微时,欲解时为病愈时(合参第8条文自愈).病重时,欲解时为病剧时.发病时.六经地界分属是六经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经地界分属包括时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