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黑白之美

(0)

相关推荐

  • 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的画如何去欣赏?

    文·段宏刚 齐白石(1864年--1957年)先生跟同时期的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是我国20世纪公认的四位绘画大师,他在国画领域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经常把乡间司空见 ...

  • 中国画家马敏-师古人,育新人

    中国画是画家用来抒发个人精神世界的艺术,它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因此,对一幅国画作品很难有一个统一的量化的评判标准.因观赏者的学识.修养及审美理念等因素的不同,中国画的欣赏可分为不同的欣赏层次. 闲庭 ...

  • 中国绘画名称及国画历史

    国画泛指中国绘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画而出现的名称.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门类.中国画狭义上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品种.中国画不是符合艺术分类学的科学 ...

  • 欣赏、创作中国画,要考虑三个问题!

    国画艺术 展示国画艺术,展现国画家之风采,品味国画之魅.感受艺术之美. 5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空山寂寂 巫娜 - 空山寂寂 在欣赏和创作中国画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应当看画上是否表现了时代气 ...

  • 全国艺术家共迎新春佳节 书画家送祝福:吴明儿

    吴明儿,浙江淳安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警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 国画微信 吴明儿 中国的艺术审美是写意精神,无论是戏曲.舞蹈还是雕塑,戏台上从来不会 ...

  • 绘画是美貌,题字是内涵,谈中国画题款之提升画作审美价值

    摘要:诗.书.画.印结合的中国画,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情趣和艺术美感,而且在东方绘画艺术中有着鲜明的创造特点.其中,中国画的题款艺术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中国画:题款:作用:价值 中 ...

  • 视频 | 金鸿钧讲工笔草虫--立粉和墨染技法、田云鹏、王克印工笔作品欣赏,幅幅都是精品

    金鸿钧,别名爱新觉罗鸿钧, 1937年9月生于北京市,满族爱新觉罗氏后裔.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科,历任教授.花鸟画室主任,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 金鸿 ...

  • 画家刘永良 国画作品的意境美

    作者:墨点字帖 当当 花鸟画家刘永良,甘肃天水人.他自幼热爱书画艺术,学生时代便以<芥子园画传>为师,潜心研习中国画,从中不断汲取营养. 而后,为深入锤炼画技法,他与国画名师毋颖峰先生一道 ...

  • 玉中水墨,看看博物馆里的那些墨玉如何演绎黑白的美

    愿以此为窗,与您共赏天下珠宝. 见文好,我们是<珠宝玉之窗>!   喜欢玉石的朋友多少都会听过墨玉,不过也有不少朋友会把墨玉和翡翠里的墨翠误认成是一个概念.不时会有一些喜欢翡翠的朋友问,墨 ...

  • 国画入门教程|绝美国画,美得醉人

    张大千  荷花 优雅的身姿,粉红的脸腮,大千之荷,沁人心脾! 谢稚柳 荷花 花的轻柔与飘逸,展现着属于它们自己袅娜的生命姿态....... 吴湖帆 红裳翠佩 这荷,色调清新,雅致中有一点小小的轻艳,极 ...

  • 历代国画名家笔下最美的梅花盛宴!

    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梅,花中四君子之一,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 ...

  • 中国画的黑白之美

    中国画,往往以极简的笔墨乃至空白或黑团去表现客观物象的存在.一条曲弯的线,便象征着山脉,画水面,常常不着一笔却让人感到如见万顷碧波,一团墨水泼出了人们许多幻觉,也许是远山,也许是丛林,以简概繁以无中生 ...

  • 紫藤花开,紫气东来,国画紫藤,绝美!

    每到春季,繁茂的绿叶藤蔓问,串串紫花随风摇曳,送来阵阵香风,别有一番情趣,因其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皆爱以其为题材咏诗作画.颇有密叶丛丛,只闻鸟声,不见鸣鸟的诗境. 紫藤缘木而上,条 ...

  • 国画禽鸟百图,美醉了!

    国画禽鸟百图,美醉了!

  • 天美风采 | 杨沛璋国画作品,太美了!

    大可写意2020-02-29 12:12:59 杨沛璋,1951年生,天津人,197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新华社新华书画 ...

  • 齐白石花鸟作品赏析,国画不一样的美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