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争气,家庭须自救

家庭是孩子的阳光雨露

前几天写了一篇题为《先别说“好学校”,我们亟需“正常的学校”》的小文章,不想竟有点小影响。“校长派”、“校长会”、“教育思想网”、“当代教育家传媒”、“全课程”等业内大号纷纷转载,着实让我意外。可见期待“正常学校”的不止我一个。
文章发出后,我收到不少家长、学生和同行的私信与留言。有的网友说,很多公立学校都在争数据,成绩和排名,把学生当“工具”;有的网友说,很多私立学校办学也是为了老板赚钱或校长出名;有的网友说,学校现在就是贯彻某种单一意识形态的工具;有的网友说,很多学校名不副实,虚假宣传,家长和学生真假难辨……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学校在官场、商场、“工厂”和名利场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实属不易。本来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不得不随大流,沾染上“江湖”的烟火气。很多家长表示,看到此文后,内心更加焦虑。因为文中的“正常学校”太难找了,更别说“好学校”。但孩子又一定要接受教育,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思来想去,我只能说一句话:学校不争气,家庭须自救。作为家长,我们很难改变学校,但我们能做的是尽量改善家庭教育,让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面对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再具体一些,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几点是什么呢?拙见如下,仅供参考。
一、爱与自信
一个孩子如果接受到充足,恰当的爱,一定会有充分的自信面对这个世界。这份爱不是无条件、无理由的溺爱,也不是什么都不做的冷漠,而是要有节制、有方法地传递给孩子。隔代的爱很容易无条件地泛滥,养成孩子骄纵的习惯,所以“老人带娃”尤其要防止溺爱。双亲自己带孩子,要张弛有度,既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关怀,也要让孩子适当地吃苦,努力,劳作,让孩子知道付出才有收获。如果孩子犯错,一定要适当地批评教育,爱从来不是无条件的容忍。适当地严格要求,是对孩子的终身负责。
二、独立与责任
任何一个人最终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朋友和亲人也不一定可以。所以,要让孩子有充分地自我意识、独立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与责任感。所有教育最终都是自我教育。大人一定不要帮孩子代办他本来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一定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孩子暂时做不了的事情也要告诉孩子方法,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通过反复地练习最终做到。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孩子帮助大人完成家务、做劳动,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爱父母、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责任感。
三、阅读与求知
千万不要带着孩子长时间地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要引导孩子坚持阅读,乐于求知,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亲子共读,孩子自主阅读都是最重要的事。每天无论多忙,都要引导孩子看书,学习,让孩子养成阅读、乐学、求知的好习惯。在这方面,家长一定要做好表率。不能自己长时间地刷手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却希望孩子可以心无旁骛地阅读和学习,这几乎不可能。阅读和求知需要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熏陶,形成一种稳定、良性的家庭文化。这种文化是孩子成才的宝贵力量。
四、亲近自然与仁慈之心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脱离自然太久,人的心就会变硬。人在自然中获得的美感和自由是任何人造的艺术无法替代的。要让孩子听风听雨,观山看海,感应四时的变化,感受到自然万物的灵性,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孩子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不要怕孩子在泥里摔跤,在雨里奔跑,在铺满落叶的地上打滚,只要没有严重的危险,就要让孩子去尝试。这是孩子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不要让孩子杀生,摘树叶,破坏自然,要引导孩子与自然为友,这是培养孩子仁慈之心的最好方法。养物不伤,是仁者的情怀。
五、运动
陪伴孩子一起运动,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这也是重要的家教内容。从小培养孩子坚持一两样体育运动,让孩子能够每天有一定的训练时间,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意志力培养有很大帮助。在孩子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鼓励TA做下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一起克服;在孩子想探险时,陪伴他一起去……在运动中培养TA的胆识、毅力和自信心,而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
六、艺术与美
一定要让孩子学习一两门艺术,感受到艺术之美。音乐、绘画、雕塑、诗歌、书法都是感知艺术美的途径。艺术让人超越具体的、琐碎的现实,体验到一种直觉的、超越的“飞扬感”。这种“飞扬感”就是想象力、悟性和超验体验……这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感知能力,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最重要的因素。美让人自由,让人解脱,让人变得高尚。即使审美能力不在应试范围,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七、健康饮食
一定不能让孩子无节制地吃喝。孩子喜欢吃的东西,一定要让TA适可而止;孩子不喜欢,但对TA有益的东西,也一定要想办法让TA吃一些。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不健康,荤素搭配,健康饮食,才能保证孩子最基本的身体素质。而健康的身体是其他一切的基础。
以上所有的内容都建立在“坚持”的基础上。如果日积月累,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坚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说到底,学习其实就是习惯的养成。
不要给学校过高的期待,但也不必焦虑,教育孩子首先要自救。家庭是孩子的阳光雨露,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如此培养孩子,我认为孩子一定不会太差。即使将来的学校教育不是很完美,孩子已经在家庭中获得了足够的精神滋养。有了这份精神底色,学校基本正常,孩子就不会被轻易摧毁。我当然期待“正常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可以作为孩子成人成才的助推器,但目前看来不太容易。家庭自救诚为无奈之举,但目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