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赏析

五岳争锋虽然结束一段时间了,但是仍然留存一些病例没有发,都是非常好的病例,并附上具体解析。

61岁女性进行性感觉丧失上升至T8节段,截瘫4周。经激素和血浆置换治疗不见好转。

嗜酸细胞血管炎,这里考虑为脱髓鞘疾病经治疗不见好转,遂进行了活检,可见小动脉炎,透壁炎细胞浸润,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可引起缺血性卒中,但很少累及脊髓。A可见血管炎和梗死,B 巨噬细胞透壁浸润 C淋巴细胞和多核白细胞 D大量的嗜酸细胞。

42岁女性慢性头痛和癫痫

结核瘤。不均质的病灶,影像依靠主要是干酪样坏死的,典型的结核瘤,干酪样坏死不引起任何弥散受限。因此,环样强化的病灶可能会误诊为坏死性肿瘤。MTI(磁转化成像)有助于诊断,由于低磁转化病灶壁可见信号增加。B可见环形强化前方不均质的病灶,此外可见散在的强化灶。

30岁女性 SLE病人,双侧下肢远端无力

SLE相关的多发神经病,与GBS类似。神经根强化。

75岁,女性,既往延髓浆细胞瘤,进行性前臂肿胀,左侧更重,正中神经痛。检查感觉丧失,左手无力、正中和尺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动脉搏动可触及,电生理检查迟神经传导阻滞,左侧鱼际肌失神经支配。

髓外浆细胞瘤,经治疗后感觉缺失和肌肉力量好转,MRI提示皮下和肌肉水肿类似popeye综合征。

结节病,脑膜强化常见,囊性病变却不常见。然而该囊发生在接近脉络从,靠近脑膜强化常常可见。继发的脑积水不常见。

转移瘤,上消化道腺癌,消化道肿瘤特别不容易以前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但一些病例报道幕下播散,20%来源于的消化道转移瘤。转移途径后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多囊性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来源于肺腺癌、乳腺,少见的消化道器官(胃、胰腺)T1等低,T2等高,呈结节样强化。

70岁女性表现为头晕和左侧面部感觉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以是原发的或继发的。中枢的通常为非霍奇金大B-细胞淋巴瘤,所有原发的肿瘤的1-7%。平均年龄为60岁。免疫缺陷的病人发病率增高。100%累及到脑实质,90%位于慕上,通常受累的为室周白质,深部核团,胼胝体。继发的脑膜受累占2/3。继发和原发的 颅神经都可能受累。影像学特征,高密度病灶,MRI:弥散受限均匀一致的强化,免疫缺陷的病人,多发的病变伴有坏死和不规则强化。MRS:CHO峰升高,NAA峰下降。LAC峰坏死,在免疫的缺陷的病人可见。

70岁女性,胆管细胞癌行门脉血管重建部分肝脏切除术后,肝脏的胃分支动脉记性结扎术后,出现智能状态的改变。

38岁男性异常行为2年,步态障碍1年。患者没有内科病史,没有家庭史。患者出现幼稚、好斗,性欲亢进,多食,以及意志缺乏和冷漠。体格检查显示轻度痉挛性步态及四肢肌张力增加。四肢笨拙不协调,下肢明显。没有肌肉萎缩或感觉障碍。四肢无力。下肢反射增强,踝阵挛,霍夫曼征阳性。额叶功能障碍明显。

ABCD1基因突变,c.521A > T (p.Tyr174Ser) 诊断:ALD

38岁男性,进展性步态异常,排尿及勃起功能障碍10年。查体:右侧为主痉挛性麻痹,跖反射伸性,腱反射亢进,双腿远端振动觉受损,轻度小脑功能障碍,认知正常。脑与脊髓MRI正常。

诊断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极长链脂肪酸水平增高,ABCD1基因(OMIM*300371)突变(c.250CT)。类似此种情况已经有多次报道。

33岁男性,进展性共济失调.查体:共济失调伴不典型帕金森样表现。排尿障碍,痉挛性麻痹。

20岁男性,头晕和步态障碍2个月,检查为自反下跳性眼震,肢体共济失调和串联步态不能。

X-ALD,MRI提示小脑、脑干、小脑中脚萎缩和T2高信号,基因为ABCD1基因突变,血浆长链脂肪酸增高。


登革热。



淋巴瘤。



PML。



亚历山大病:患者MRI白质异常不显著,最突出的异常在延髓,脊髓。侧脑室周边呈现花冠样异常信号。血管周围及室管膜下区发现罗森塔尔纤维,基因检测证实GFAP突变。



结节病。



髓外造血。



极后区。



44岁男性,颈部,胸部刀伤,第3天右肢瘫。答案 空气栓塞



作者:桑川 宇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