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义:场院的记忆 | 就读这篇

(0)

相关推荐

  • 鸿鸣 | 老榆树

    老榆树 这里是大兴安岭和嫩江平原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原是一片荒草甸子,由于长满柳树丛,开荒立屯后,柳树丛被割去,在草甸子上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疙瘩,因此这里又叫疙瘩甸子. 在村西南角有一棵老榆树,这棵老 ...

  • 散文 | 收秋儿

    收秋儿 李云鹤 "三春不赶一秋忙."秋天为了抢收,乡亲们起五更爬半夜,收割.拉地.打场.归仓......活计成山,人似陀螺,甚至昼夜不息.用老话说就是"老牛拉车不松套&q ...

  • 【文艺众家 第76期】(“秋.月”主题活动征稿第14篇)故乡的秋天

    <文艺众家>第一期主题活动"秋.月"征稿启事: 时间:2016年8月28日至9月28日.内容:关于秋或月.形式:诗歌 散文 小说 书法 绘画 摄影.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七)

    被拒收的知青(七) 到了第二年秋天,我才知道场院的平整过程.先把已经收完菜的土地平整好,再安排好一队社员,每人拿一把木头耙子,从场院的一边开始,清理地里的杂物.主要有石子.菜叶.菜根等东西.大家慢慢的 ...

  • 忙秋

    一场雨下来,气温立时降了许多,刚刚还穿的半袖,一下子秋衣秋裤上身,还有些冷的感觉. 回老家,见到刚从地里回来的二哥.二哥提着一个编织袋子,里面装了一些还青着的玉米棒子. 二哥说,玉米熟了,刚刚去收玉米 ...

  • 秋天印象

    总喜欢忆起儿时秋收的时光.晋北的农村,多是丘陵坡地,一条条一圈圈的梯田,一层层一片片不同色彩的庄稼,红色的茭(高粱)穗,绿色的莜麦,白色的土豆,还有那黄色的谷穗,由于颗粒饱满而沉甸甸地点头哈腰,似乎在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五章 3) ||张学武(河北)

    第五章 ( 3 ) 从三道川到东万口整整六十里,到了东万口的时候太阳刚好落在西山头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了股股青烟. 孙贵正站在村口等着他们,一见面,孙贵的第一句就是:"哈哈,这个苏万贵可 ...

  • 冬天起早两圈场 ——宋今声

    <四平日报>(2020年11月25日) 06版 早年在生产队里干活,冬天吃两顿饭.天亮上班,早饭前要打两圈谷子.大家来到场院,老板子到马圈牵马套磙子去,我和另外几个人解谷捆铺场. 铺场各干 ...

  • 谷子花开

    谷子花开 小村南边有一大片谷子地,野草似的小苗儿,一棵棵一垄垄一方方,油绿喜人.一些野生的狗尾草,藏在谷子苗里疯长,幼小的我,总是分不清楚.蹲在田垄里间苗的母亲,左手捏着谷子苗,右手捏着狗尾草,一遍一 ...

  • 阿玖:雨中记忆 | 就读这篇

    雨中记忆 阿玖 好似第一次听到,雨落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很稀奇,认真去听,是下雨了. 以前,习惯了看.天上乌云密布,赶快收拾晒着的麦子,吭哧吭哧,满头大汗的放好最后一件工具,雨已经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 ...

  • 李娟侠:雪色记忆 | 就读这篇

    雪色记忆 李娟侠 天刚蒙蒙亮,我拉开办公室的门,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映入了眼帘,我满心欢喜!那颗爱雪的心一下子就飞翔于野外的漫漫银白里了.下了门口的台阶,雪几乎要没过我及小腿的皮靴.我抑制不住满怀的兴奋 ...

  • 安好:陌上记忆 | 就读这篇

    陌上记忆 安好 看到胡兰成<今生今世>里写到他儿时的嵊州胡村,看到他写"夹公"."夹公夹婆,摘颗食颗",我不由得会心的笑,嵊州话多有意思!他说的&q ...

  • 李文义:温暖苦寒日子的火盆 | 就读这篇

    温暖苦寒日子的火盆 李文义 寒冷无比的冬季,农村家家冰冷的土屋里,都有一个灰头土脸的火盆端坐在炕上,徐徐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温暖家人. 经年磨损已辨不清色泽的火盆,灰不溜秋不修边幅有些邋遢.家中的火盆是我 ...

  • 李文义:母亲的生命奇迹 | 就读这篇

    母亲的生命奇迹 李文义 题记:2017年10月19日是母亲逝世三周年日子.谨以此文悼念母亲,缅怀母亲,愿她老人家在天堂里安好. 壹 25岁正是人生如花季节,家乡瘟疫流行,母亲青春鲜活的生命,也卷进了这 ...

  • 张运东:淌满记忆的河 | 就读这篇

    淌满记忆的河 张运东 老家门前那条小河,不宽,最阔不过三五丈.它紧贴山沿随山势由南向北迂回而行,细沙卵石铺就的河床,常年浅水没膝,即使河水回流冲刷形成的潭子,水也不深,清澈见底.溪流潺潺,经年累月不愠 ...

  • 就读这篇 | 天峰:记忆中的石磨

    记忆中的石磨 天峰 老家的院墙角,放着一盘石磨,不知经历了多少年代,这算是我家祖传的唯一"古董"了. 石磨见证了岁月的逝去和社会的进步,磨房成了我童年的一道风景. 多少年来,每逢回 ...

  • 就读这篇 | 帕蒂古丽:记忆的侵犯

    帕蒂古丽专栏 大梁坡上的生活 记忆的侵犯 帕蒂古丽 他的目光那么专注和坚定地看着我,好像要拔出多年前在我身上撒下的一些钩.从他熟悉的问候语和看我时用力的表情,我能感受到,他和我在相逢的同一时刻,我们一 ...

  • 就读这篇 | 毛永波:有关树的记忆

    有关树的记忆 毛永波 老槐树祭 我的家乡在渭北旱原白水县桃洼村.行政管辖隶属于林皋镇.洼通凹也,村子是一个低洼的盆地.据老辈人讲,洼的形成,是因为村西北有冢,乃刘耀父亲的坟墓,那墓垒的高大阔气,修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