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思维VS控制性思维

美国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被试参加一种视频游戏,其中他们会看到一系列男子的照片,照片中的人手中持枪或拿着没用任何威胁性的东西,比如手机。这群青年男子一半是黑人,另一半是白人。被试被指示到,当看到拿枪的人时,按下标有“射击”的按钮;否则,按下标有“不射击”的按钮。他们需要像警察一样,在极短的时间里(0.5秒钟)做出决断。结果显示被试最常见的错误便是错射手无寸铁的黑人。

这个实验是为了试图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面临紧急状况下的决策时,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利用“图式”进行自动化思考,这种思考借助图式减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并且将当前的情况与先前的经验进行联系,指导决策新的情况。

(备注:图式指人们用来组织他们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关于周围的社会性世界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人们所注意、思考和识记的信息。)

这种认知的好处是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快速决策,犹如“自动导航”,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存在大量的自动化认知;但它不好的方面是会导致对一些复杂问题的简单化,会导致诸如自证预言这种情况的恶性循环。自证预言可以用中国古代“疑邻盗斧”的故事来说明:有人怀疑邻居偷了他的斧子,于是觉得那人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都像是偷斧的人。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再留心看,觉得邻居走路的样子、脸色都不像是偷斧的人。

还有一种认知是:“控制性社会认知:高努力水平思维”。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需要努力的思维认知,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志开启或关闭,属于主动性思维。控制性思维无疑有自己的优势,能够让我们更有条不紊地、仔细地对自己和社会性世界做出思考。但我们不能每件事都靠控制性思维,那样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就变得缓慢而迟钝了,这显然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被介绍给一位不认识的人时,你不需要找个借口离开一刻钟去分析你所了解的情况以及你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

而这也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事先没想到一件事情,事情发生过程中我们是不会注意到它的。所以为了预防自动化思考带来的简化,我们需要高努力的水平思维,优化形成更好的“图式”,循环往复提升自己。

上面是这两天看《社会心理学(插图第七版)》第三章给我的一些体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