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之路

同事家的孩子,六岁的时候在北京跟着一个羽毛球教练进行羽毛球学习。因为打得不错,教练比较欣赏。后来,同事因为工作原因回天津,教练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做他们的工作,他们自己也一直维持着训练,去年的时候,小孩被选进了专业预备队。

以下是和同事简短的一个对话。(回忆可能稍有偏差,但大体上如此)


我:这种专业队的训练,一般是怎么进行的?

他:他们现在上午是文化学习,会留一些作业,下午训练一下午,晚上一般是恢复训练和做上午留下的作业。我们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没有文化学习课,我们可能就让孩子正常上学了。

我:当初是怎么走上体育这条路啊?

他:六岁的时候,我们当时在北京做外贸,小孩比较喜欢羽毛球,所以给孩子请了个专业教练。孩子自己对羽毛球比较感兴趣,虽然当时我们从北京回天津准备上学,但孩子的兴趣一直在,训练也没停,所以就这样一直走到现在。

我:除了兴趣,天赋也很重要啊,要不然教练也不会一直在找你们家孩子。

他:最主要还是在兴趣之上的坚持,这个一方面是孩子自身,愿意听从专业人士的训练指导,也愿意为羽毛球放弃一些玩乐时间,慢慢积累下来,成绩也就维持得比较好。

我:另外一个原因,是什么呢?

他:很多时候,家长的坚持更关键。也许一个过时的观念、一个错误的信息,家长比孩子更早放弃了。比如:长时间的远距离接送,专业训练聚少离多,一个瞬间起意,可能就放弃了。孩子小,做决策可能没有那么成熟,对自身的了解也有限,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以及支持力度。

我:专业队的训练,压力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他:我们家孩子,当时是拿了天津市那个年龄段的一个羽毛球比赛冠军。但是在专业训练队,都是这样的苗子,然后就是从这些孩子中再选出更好的。水平不一样,就看能不能练出来了。

我:看来体育确实是一条比较残酷的道路啊,走到最后都是万里挑一。

他:是这样,但其实其他道路可能也差不多。我有个亲戚,他们家孩子为了考个好大学,孩子的作业非常重,每天回家吃完饭就开始做作业,一直到晚上十一点。

我:好像是这个规律,每一行每一业,站在顶峰的,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行。

他:是啊,做个普通人可能感觉不到。但是那些做得好的人,肯定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专业人士,我对体育行业的认识不深。之前看报道说,培养一名运动员,需要花费国家多少多少钱。但抛开经济层面,其实这个选拔机制也能体现很多外人不知的细节。

从地方队到省市队,再到国家队,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从有兴趣,到坚持,再到极度的自律和训练,可能是一个残酷考验自己的过程;还有家人的了解、支持和鼓励,同样不可或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