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中介”观

哲学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中介观,一种是从事物的本质内部出发,提出的“中介”。

这种从事物内部出发的中介,指的就是矛盾的同一性。一种是从事物外部相互联系出发提出的“中介”现象,它是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而提出的中介过程。作为本质内部的中介由于它所指的就是同一性,因此,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部分,没有什么新意。只有从外部作为否定之否定发展过程的“中介”现象,才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观点。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处在中介的发展过程之中,因此,研究中介现象对于把握住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介”,是黑格尔著作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黑格尔说过:“中介的环节……在一切地方、一切事物、每一概念中都可以找到。”(《逻辑学》上第110页)P29. 在分析黑格尔的这段话之前,我们需要将黑格尔的原话摘录下来,请看原话: 黑格尔指出:有一种原理,主张知识的纯粹直接性,要排除中介,对这种原理就必须提醒注意中介之存在;但是对于中介的环节,以后却不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那在一切地方、一切事物、每一概念中都可以找到。

这种自身中介就是某物自身,它仅仅被认为是否定之否定,在它的各方面,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所以它消融为单纯的统一,那就是有。P110

这里,黑格尔明确地提出两种不同的中介观:一种是外在的中介观,它作为否定之否定的中介环节存在;一种是内在的中介观,自身中介,它指的就是某物自身,就是有,或者说存在。注意:是“仅仅被认为是否定之否定”,实际上是一种同一性。因为它的各面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这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哲学上的观点,一定要深入进去,不要一看到否定之否定,就认为是“中介”。这里指的就是矛盾的同一性问题。

前者,指的是客观存在与思维之间,存在着中介环节,具体指的就是“实践”这个中介环节。从认识论角度上看,这种中介环节总是存在着,它构成了存在与思维之间的桥梁。因此,黑格尔才明确提出“在一切地方、一切事物、每一概念中都可以找到”。因为这种中介构成了人类认识的中间环节,所以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然而,对于唯心主义的概念来说,许多都是从纯粹主观思维中编造出来的产物,这种脱离实际的概念本身就没有“中介”,此时,“中介”环节便消失了。只有以实践为基础抽象出来的与具体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才具有“中介”环节。这样说来,即使在纯粹的认识论里也同样存在着“有中介”与“无中介”的矛盾,也是“一分为二”的产物。

后者,指的是某物自身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的统一性。或者说同一性。黑格尔指出:这种同一性仅仅被认为是否定之否定,在它的各方面,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所以它消融为单纯的统一,那就是有。可见,这种本质自身内部具有的同一性是与存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存在本身具有的属性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除了认识论即“实践”这个中介环节具有普遍性之外。对于其他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却不具有普遍性。因为简事物

只有一个发展过程,并不存在否定之否定的发展特性。当一个发展过程完结之后,矛盾双方就同归于尽了。新的矛盾则建立在新的基础上,因此,并不构成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例如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当奴隶社会解体之后产生出封建社会,人们能说封建社会是对奴隶社会的否定吗?资本主义社会能说是对封建社会的否定吗?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符合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吗?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整个发展过程都是处于私有制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从整个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它是处于私有制社会的量变过程中,因此本身并不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而是私有制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虽然处于中间环节的地位,但是,它不属于中介环节,理由很简单,它的前后两极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

当然,如果从剥削形式上看,也可以将封建社会的剥削形式作为中介环节,因为奴隶社会里被剥削者是没有任何人身权利的奴隶,而资本主义社会里被剥削者则是具有完全自由的雇佣工人。封建社会里自耕农则处于二者之间,既有一定的自由,又有一定的依附性。

但是,从社会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三者之间不具有否定之否定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哲学里,分析问题的条件很重要。当条件改变之后,结论就会大不一样。

作为中介问题也是如此。研究中介问题必须分清条件。如果指的是否定之否定中包含的中介,那么,这种中介就是一个过渡的中间环节,就是具有客观性的现象。如果的是某物自身内部,那么,这里的中介所指的就是对立双方具有的同一性。

作者是从概念出发研究中介问题的,因此,在论述辩证法的“中介”观的开篇,便引用了黑格尔的前一段话,以此来说明“中介”是黑格尔著作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目的在于指明“中介”具有普遍性。但是,作者没有引用黑格尔接下来的那段话。显然,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到黑格尔的头上,采取了断章取义的手法,以此来论证作者持有的“中介”现象具有普遍性的观点是正确的。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两个互相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1页)不难理解,这个新范畴就是指“中介”。P30

这是批驳蒲鲁东机械的外在的辩证法时马克思提出的观点。整段论述是这样的:

如果说,与黑格尔比较,他的长处是提出任务并且保留为人类最大幸福而解决这些任务的权利,那末,他也有一个短处:当他想用辩证法引出一个新范畴时,却毫无所获。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任务,就是立即使辩证运动终结。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由于矛盾本性而自我安置和自相对置的范畴,而是在范畴的两个方面中间转动、挣扎和冲撞的蒲鲁东先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1页)

显然,马克思在这里也是从认识论角度谈论范畴的发展。蒲鲁东持有机械的两方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因此,他的机械辩证法中无法引出新范畴,两方面彼此是割裂开的,没有同一性,因此是绝对对立的、互不相容的。真正的辩证法是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矛盾的两方面相互斗争,就会使事物向前发展,就会产生新的范畴。例如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范畴,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范畴的内涵具有本质的不同,这是由于占有关系改变之后导致的结果。这是从认识论角度提出的中介环节具有普遍性,因为认识论符合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作者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马克思的观点,提出“这个新范畴就是指'中介’”,未免太牵强附会了。我们举出的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范畴中可以引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范畴,这个实例也是符合马克思此处提出的观点。因为蒲鲁东在两极绝对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分析问题,将对立性与同一性截然分开,因此,从他的这种辩证法里是不能引出新范畴的。没有同一性的两极观是不能发展变化的。只有在对立中具有同一的辩证观,才能有相互转化和发展。

作者根据自己提出的“中介”需要,将自己的理解强加到马克思的观点之中,完全出于主观需要进行的理论推断。

关于对立面可以融合为一个新范畴的思想,恩格斯阐述的比较具体。他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对自然观的这种发展阶段来说,旧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就不再够了。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中介连接对立;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5页

恩格斯在这里讲的“亦此亦彼”,就是介于“此”与“彼”之间的中介。辩证法在承认差异、对立两极的前提下,同时承认“亦此亦彼”的中介和通过中介连接对立两极。P30

这里恩格斯谈到了“有中介” 与“无中介” 两种现象。作为“无中介”的现象就是“非此即彼”,作为“有中介”的现象就是“亦此亦彼”。而且指出“中介”存在的条件——“在适当的地方”。这是全面看问题的产物,符合现实存在的正确观点。

然而,经过作者的一番发挥,正确的观点就走了样,变成“两极与中介”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此时,两极对立与中介过程不再是两种不同的现象了。

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如何说明和发挥呢?我的理解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应该把“中介”范畴引入对立面的统一学说。P30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当作者认为“应该把中介范畴引入对立面的统一学说”时,切记一点,这里的“中介”与否定之否定里的“中介”是截然不同的。对立面的统一学说中的“中介”指的是矛盾双方具有的同一性。这是在事物本质内部具有的性质,它发生在每一个具体的事物之中,是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是与对立性不可分割开的同一性。

列宁还指出:“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 (《哲学笔记》

第103页)

列宁已经在思考如何把“中介”范畴引入对立面的统一学说的问题,并郑重地强调了“中介”范畴。P31

这里,列宁也是从认识论角度谈论中介问题的。在客观存在与人们的认识之间,必须经过中介才能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起来。这个转化环节就是“实践”。实践是连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中介”。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到今天,“中介”在对立统一物内的应有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普遍性得到了进一步肯定。P31

作者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作者没有分清两种不同的“中介观”,因此,一定要注意,作为本质内部的“中介”才是具有普遍性的,作为外部的中介过程本身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是一种特殊性的现象。

这种从本质自身内部论述的“中介”,指的是矛盾双方具有的同一性,此时的中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部分,一方面,即同一性方面。这样的中介观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内容之一,在哲学理论上谈不上创新的观点。

另一种“中介观”是从现象上提出的中介过程,具体表现在恩格斯的论述中。这种中介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发展过程,它表现在截然对立的两种事物之间,是作为中间环节存在的现象。比如: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左派——中派——右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