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浮肿,内脏(肾脏、肠胃、心脏)功能降低而导致体内水分囤积。
黑眼圈,血液含有过多老旧废物时,就会让眼睛周围变的黯沉(肾脏)。
眼睛下方的皱纹,老化现象之一。
眼眶凹陷,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
内眼睑泛白,贫血的症状。
眼皮上冒出黄白色小痘子,胆固醇过高。
眼白泛黄,肝胆出现毛病的警讯(黄疸)。
眼白产生血丝,肝脏过度紧张,造成血管充血扩大。
眼针,免疫力衰退的警讯。
睡眠时眼睛无法完全闭合,肠胃不良导致全身肌肉衰退。
眼睛容易疲劳,肝脏的功能低下。
“眼屎”,黄色的眼屎是“脓”(炎症)。
眼睛干涩,容易引发眼疾。
泪液过多,肝脏功能减弱时,容易流泪。
嘴角破裂,胃发炎而引起的假性食欲。
嘴角四周冒出痘子,肠胃功能虚弱。
嘴唇干涩,体温上升会使得嘴唇干涩。
唇色过白,血液不足的警讯。
唇色过红,体内囤积过多的热。
口腔炎,免疫力降低的证据。
口臭,有五种成因(胃炎旺盛、消化不良、鼻炎、牙龈疾病、齿垢)。
感觉口干舌燥且口水粘稠,全身水分不足。
早晨起床时发现枕边流了一滩口水,肠胃衰弱。
舌头边缘有锯齿状痕迹,水分过多引起的浮肿。
舌面龟裂,水分不足。
舌头歪斜,脑血管障碍的讯号。
舌头震颤,表示身体衰弱。
舌质赤红,体温上升。
舌质苍白,体制虚弱。
舌头发紫,血液过于浓稠的信号。
舌背的静脉曲张,血流不顺的危险信号。
舌大而厚,体内水分过多。
舌小而薄,体内水分不足。
舌苔肥厚,几乎看不到舌头表面,肠胃障碍或有重大疾病。
舌苔薄到几乎看不见,身体虚弱或过敏体质。
舌苔泛白,体温过低,身体机能降低。
舌苔泛黄,表示体内发“热”。
舌苔泛黑,表示体力极端损耗。
鼻子的大小,呼吸功能的强弱。
鼻翼扇动,呼吸不顺。
鼻头冒出痘子,有可能是呼吸道出现毛病。
鼻头很红,饮酒过量的信号。学中医搜索针推医学网
从鼻子可看出体温高低,根据鼻水类型的不同来治疗感冒。
鼻塞,若置之不理的话将导致全身缺氧。
容易流鼻血,多是因为肠胃衰弱所引起。
脸颊赤红发热,体温调节机能失常。
脸颊苍白,体内氧气供应不足C。
颧骨部位的皱纹,紫外线为主要成因。
脸颊上的痘子,注意饮食是否过量或便秘。
脸颊毛孔粗大,皮脂减少是毛孔粗大的主因。
容易蛀牙,骨质疏松的前兆。
牙齿呈现灰色,牙齿内部正在形成蛀牙。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牙龈容易出血,牙龈发炎或是肠胃虚弱。
发质变细,有贫血倾向或老化现象。
少年秃,脂肪摄取过量会使得毛发枯竭(生殖器官衰退)。
落发过多,从落发能看出疾病的先兆。
少年白,钙质与头发的关系。
头发出现卷曲,发质变细。
分叉、断裂过多,生理期会造成头发的贫血。
头皮屑过多,分“干性”(补铁、蛋白质)和“油性”(提高脂代谢,补充Vit-B)两种类型。
头皮松软缺乏弹性,属于浮肿症状。
指甲有纵向裂痕,老化所形成的“皱纹”。
指甲上有横向裂痕,表示“过去”(身体不适)的记录。
指甲容易断裂,贫血或肝脏功能不佳。
匙状指甲,身体的求救信号(严重贫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症,最好做详细检查)。
杵状指甲(压迫变形往前展开的感觉),容易出现在有心脏疾病的人身上。
指甲根部的白色半月形消失,体力衰退。
云母指甲,指甲呈现干燥状态。
指甲呈现赤红色,血液过于浓稠(注意心脑血管)。
指甲呈现紫黑色,血液混浊不清或心脏功能不佳。
指甲呈现白色,贫血倾向。
名老中医“望诊”的心得总结
“望而知之谓之神”,我们如何提高望诊的准确性?今天一起学习魏长春先生的望诊心得吧!
中医诊断,以四诊八纲为主,四诊中以重诊居先。若能详细观察,对病症轻重吉凶即能有个初步的概念,富有实用价值。面青主痛,大凡面色青黯,脉象迟,舌质淡红或淡白,苔白薄或白滑,而无发热现象者,多属气郁结、脾失健运、气机不畅、胸腹满痛之候,宜运行胸中大气。若面色青黯,脉大,气促,自汗,便溏,而无发热者,多是久病脾肾大亏、升降功能失常的脱症,须速进纳气、敛汗、固脱之品。若幼儿面色青白,言迟,行迟,人虽肥胖但面容缺乏血色,容易泄泻、感冒者,是先天阳气不足,宜温暖三焦、补益脾肾。常年吃素之人,营养不良,面容白中带青,且有虚肿及气喘促者,为气虚湿停之征。若外感症,面红娇嫩带白,如微饮酒之状,其脉寸关洪大无伦,而尺脉虚迟,舌质红绛鲜泽、有液无苔者,是下元空虚、浮阳上越、大虚似实之戴阳症,切勿误认是热盛实症。倘满面通红,而脉见洪数,舌深红,苔黄厚,口渴,便秘,为肠胃燥火炽盛之象。宜清解伏热,急下存阴。以上两者,面容均呈红赤,但病法虚实悬殊,临症时应慎思明辨,切勿大意,以防误事。若久病虚损,反见面容娇艳,两颧鲜红,脉急滑疾,是真阴下竭,相火上炎之象,昔称桃花疰,是痨瘵败症。形瘦,两颧高突,若有肺痹、吐血病史,一旦感受外邪,治当标本兼顾,解表勿碍虚,保元无恋邪。古人所以有于表散方中参入滋补之品,滋养方中加入解表化湿之药,即是这一道理。内伤病多面色萎黄无神,缺乏精彩,或黄瘦苍白,或青黯枯涩不扬;而外感症则多面赤或黄,或有油光,精神比较充实。眼眶周围有青紫色,多因郁怒所致。证见胸腹饱胀,头晕目眩,烦躁失眠,治疗当从开郁调气、平肝和胃着手。眼眶深陷,面容黄瘦失华,多是中气不足,或久病泄泻,是脾肾两虚之征。凡面容白,鼻梁青,每多腹痛或便泻,为虚寒之证,治宜温补脾肾之阳。若小儿鼻梁色青,经常泄泻,容易啼哭,此为脾疳,治宜健脾消积。唇色紫黯者,平时性情怪僻、容易发怒,此是脾气失调、气机不畅之象,治宜调气血、和肝脾。唇白面黄,呕吐涎沫,食量稀少,为胃虚运化无力之象,治宜温中止呕。唇红紫者,为血分有瘀热,倘有虫积作痛,宜用凉血解毒杀虫法。唇红赤,证见吐血、烦躁、便秘,是属胃热,治宜清热和胃祛瘀。鼻孔干燥,黑如煤烟,证见神昏谵语或高热,此乃阳毒热深,治宜凉血解毒。鼻翼扇动,在小儿为邪热不能透达,内陷入肺,是肺炎重症;成人须据病情急缓,急症多因痰热壅肺。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开窍。久病面色苍白,头汗、肢冷,鼻翼扇动则是肺气受伤之脱证。产妇鼻孔黑色,多为恶露上冲危证,应立即扶元神,祛瘀血。鼻梁色黑而冷,是属虚寒;色青者,为肾亏,男子常有腰酸遗精,女子多有带下、子宫虚寒等证,治宜温暖肾气。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能燥胃津,亦耗肾液;若病深动血,则结瓣于上。阳血色紫如干漆,阴血色黄如酱瓣。治疗阳血,清胃为主;治疗阴血,救肾为主。若齿色如枯骨,为肾、胃液枯,如上半截尚润,乃水不上承,火上炎也。须急用清火救水,待其枯处转润则安。咬牙啮齿,为热邪化风之痉证。若单咬牙,为胃热悍气走络;若咬牙而牙关急,脉证皆虚者,非胃气衰败、内风乘虚袭络,即水亏木旺、阴虚风动之征,皆属至虚而见实象。若齿垢如灰糕样者,为胃中津气无权,湿浊用事,其病多危。初病齿缝流清血而痛者,为牙宣,是胃火冲激;不痛者,属肝火内燔。齿焦枯无垢者,危;焦而有垢者,则为肾热胃浊,可微下之,或以清胃滋肾治之。指甲色青黯,多为贫血,亦有属于虚寒证。指甲色紫,属瘀热。爪甲色,为血凝不散。久病之人,虽骨瘦如柴,其手掌大肉(鱼际)隆起者,病虽重可治;若他处肌肉尚丰,其大指次指之后无肉隆起呈平陷者,病危难治。淡红,多是虚象;淡白者,则是元阳不足之虚证;深红者,为有热;舌质红绛,在外感证则是热入营分、血分之象,在内伤证则五脏受损、阴液涸竭的危候。舌质光剥无苔者,为肝肾阴源不足之征。若一旦稍受外感而见浮白苔时,切忌辛燥表散,只可给予淡味,以清宣肺气,待气机疏透后,外感自解,白苔即退,然后再进滋养扶正之剂调理。舌淡苔白,多属虚寒,但亦有个别因痰热内闭,呈胸闷、烦躁等证,需用苦辛微寒之剂以透达之。待伏邪外达,舌质转红,苔则或转为黄,或即退尽,其时胸闷见畅,烦躁亦定。若辨证不明,误作虚寒而用温热之品,则变证蜂起。舌中有一条光滑无苔、四边有薄苔,是胃阴受伤,津液不足之征,忌用辛燥耗液之品,并须时时照顾胃液。舌苔淡红有裂纹,为脾胃气阴俱损。若有外感病时,须辅以滋养气液之品,以防内伤外感同时加剧。舌苔黄厚满铺,一般多是热症。倘证见胸满气逆,食后腹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则为中虚气滞。舌苔黄腻满铺、胖而不燥,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之征。切忌用苦寒消导,当以轻可去实法,芳香宣化,拨醒脾胃,待苔渐化后,再进甘温调养脾胃之品。舌尖绛,是心火内炎;两边绛,系属伏热;若上半白苔,下半纯绛,是心火燎原之征,宜急进大剂,以清营分之热,不必顾其白腻之苔。舌见小红点,多因性情不愉快所致,为内有郁火之征。红点越多,郁烦尤甚。质淡红,上见小红点,则兼有脾胃虚弱,肝胆气郁;若质深红而上有小红点,则是阴虚血热而兼抑郁不舒之候。舌边色青紫,大多有宿伤积瘀或腹有癥瘕。倘有新病,亦应注意调治宿瘀。舌绛无津,虽以阴虚血热证居多,但亦间有因痰闭气机不调,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此时须问明胸宇舒适还是胀闷,头脑清爽还是眩胀,两便通调还是闭塞,方可确定诊断。舌绛而起亮光,似镜照面,此为镜面舌,多属危急病症。外感见此,则属素体阴虚血热,新感邪热入于血分之象。须立即进服大剂清解凉血之品以急救之。若系内伤噎膈、反胃,或肝硬化腹水等病,则是真气暴露、阴液涸竭危象。舌绛赤,上有白糜苔(俗称饭花苔),为气液并伤、内败之象;若久痢噤口不食,并见呃逆,则是冲气上逆、不能固守的暴脱证。舌质淡红胖大而苔白滑者,多为气虚元阳不足之患,但也有属于痰湿者。舌质嫩红,边起齿痕者,为脾弱血虚之候,多兼有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和潮热等证。舌质色黯,多为瘀积之证。青黯为肝脏瘀积寒证;边呈紫黯,为瘀积热证;舌根边旁青黯,则为瘀积下焦之象,多为症疝气之类疾病。高年舌质淡白干燥而有裂纹,气喘急而无热者,为气液并伤之弱证,当急用温养气液之剂治之。苔灰黑,而质淡红润泽不紫赤者,为虚寒之征;舌胖大是脾寒,舌圆短为肾寒;若见苔焦黑起刺而质深红干燥缺乏津液者,为热证:如证见渴饮独热,是阳明燥热;若消渴成冷,心中疼热,为厥阴病候。此外,还有脾阳虚而湿泛之候,亦有见黑色苔者,但舌淡而不干燥。脾胃气机失调者,常可出现染色苔。如食橄榄后苔色黒;吃枇杷后苔色黄,食醋后苔色灰及服药后出现各种染苔。须注意询问曾食何物,查明原因,免致贻误。凡处感病,用药得当,则其舌苔皆由白而黄,由黄而退,由退复生新薄白苔,此为顺象;若用药不当,则由黄而白,由白而黑,则为逆象。骤退骤无而非渐化,则为陷象。大凡胃气盛者,其舌柔和,其病易治;若胃气绝,则舌板硬,其病难治。如中风入脏,舌难言,伤寒舌短,皆为危候。若外感湿热、暑热诸证,而见舌硬不语者,则多为肠胃实热当下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