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舒十四味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安全,提升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患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颈椎病的疾病类型较多,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有骨质增生、颈椎劳损等,患者长期的不良姿势习惯也是导致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颈椎病主要包括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等。其中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就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

1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是患者的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迫或受刺激所导致的,该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的颈部髓核突出造成颈部疼痛、麻木、患者出现感觉障碍、颈背疼痛、头晕、下肢疲惫等,患者的临床症状由根性受压的不同原因而有不同表现。该病的预后效果与患者的疾病类型有关,若患者仅为单纯性颈椎髓核突出,则容易治愈,复发率较低,而对于骨质增生引起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治疗较为困难,且预后效果差。

2 治疗方法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虽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治疗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容易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且在手术治疗后极易引起患者的颈椎发生畸形,手术难度大,因此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都为非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作为中国传统的治疗方式,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在不对患者造成创伤的情况下,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理,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症状,且中医治疗不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疗效高、用药安全的优势。颈舒十四味在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3药方组成

颈舒十四味的药方组成包括,6 g甘草、30 g葛根、9 g桑枝、10 g骨碎补、15 g威灵仙、10 g川芎,15 g丹参、15 g当归、10 g肉苁蓉,10 g 熟地黄,15 g生黄芪,10 g鸡血藤,12 g姜黄及20 g白芍。以上药物于饭后用开水冲服,每次口服12 g,需连续进行4周的治疗。

4 颈舒十四味的作用

该药方中的药物主要作用如下:葛根味甘、辛,性凉,用于生津止渴、解肌退热;丹参又被称为红根、血参根等,入药部位为根部,味苦,性微寒,主要用于活血祛瘀、凉血、消炎消肿;骨碎补与肉苁蓉的作用为强筋健骨、益气补肾,为该药方中的主药;川芎、白芍与熟地黄用为臣药,用以通经活血、生肌止痛;黄芪、桑枝、威灵仙与鸡血藤主要是温经活血、化瘀止痛;桂枝与姜黄用于温通经脉、散肌表风寒;甘草味甘、性平,主要用于清热解毒、补脾益气以及调和诸药。

诸药同用能够起到滋肝补肾、驱邪除湿、温经活血等作用,能明显缓解患者的气滞血淤证,从而达到疗效。气滞血瘀型颈推病在中医中属于“痹证”“项强”等范畴。在中医的治疗中,都是从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该病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本虚标实,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体质较弱、有肝气亏虚、气血不足等,而体弱则易受风寒、湿气、风邪等侵体,导致患者气滞血瘫、经脉不通,再加上受外伤或过度劳累影响,因而引发气滞血瘫型颈推病。因此该病的治疗应从固本培元、滋肝补’牙、化瘫止痛、驱风辟邪等方面进行,使患者体内阴阳调和,从而达到驱邪扶正的效果,故颈舒十四味在气滞血瘫型颈推病中,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5 结语

在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颈舒十四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通过对症治疗,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疗效显著且不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本文摘自《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77期第166页。文章参考岐黄民间传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