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慢料、亚盐弧菌凶猛、后期肥水难?小棚养虾高手说:我从来不怕!

----- 广告 -----

----- 广告 -----

上篇:小棚养殖面积持续扩张,面对低价格,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中篇:江苏小棚白虾热点与难点问题解析——今天来了
期待下篇......
  • 文/图 海大集团华东三区虾蟹技术服务部 林绍杰

01

肠炎慢料如何预防?

慢料引起的原因有很多,脱壳、应激、中毒等都会引起慢料,而肠炎引起的慢料,包括肠炎严重到一定程度引起的白便,目前看主要就是弧菌和藻毒素,水浓的,底不好的,平时用菌量没有跟上的,肠炎慢料甚至白便发生的概率会比较高,也有客户拿苗没几天就白便的,这个可能与苗种本身弧菌超标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预防上用菌要勤,特别是芽孢菌,可以让水清爽,有机质少,藻类不容易老化,是预防肠炎慢料的关键。当肠炎发生时可以考虑用发酵料连续投喂3-5天,每天一餐,水体和底部消毒改底,结合培菌处理。

02

小棚后期肥水困难怎么办?

小棚后期肥水困难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首先是与土壤的性质有关,黏土和沙土的有明显差别,特别是黏土,扫混的时间早,密度大了以后,水混的会更厉害;其次针对黏土性质的塘,当存塘量达到1200斤以上时,使用糖粉(黄腐酸钾)要特别注意,这时候频繁大量的使用黄腐酸钾,水色是染出来的,而非真正的藻类颜色,水面上基本没有藻泡沫,感觉上很干净。而染色反而影响藻类生长,是起到反作用的,在存塘量小的时候,使用糖粉量也不大,补充碳源,可以间接作用,促进藻类生长。后期这个阶段要使用的补肥类产品建议还是正常的氨基酸肥+膏状肥+红糖或糖蜜+EM菌,使用频率要高,每1-2天一次,不能等掉肥了再补,很难肥的起来。再加上有些客户还控料,虾也吃藻类的,如果补肥量不够不及时,都会出现掉清的情况。另外需要关注的水体中磷酸盐的含量问题,我们观察到的水瘦的磷酸盐含量都比较低,这块需要针对性的做个补充。肥水关键是要保持肥度,不能掉肥,开始白浊水了,要再补回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藻种缺乏,虾大了也吃藻类,下肥料稍微肥起来一点就会被虾吃掉,会很难肥起来。所以后期肥水的关键是要保持补肥频率,很多高产的客户,在补肥方面做得是非常到位的,基本上是1-2天补肥一次,正确的补肥产品要参考前面说的。如果藻种缺乏的话,可以用小水泵抽取有肥度的棚水,一次10公分左右,配合用肥,也能起到恢复肥力的作用。

03

小棚亚盐如何防控才有效?

小棚的亚盐防控,前期主要是靠补菌和补碳源来处理,生物改底辅助;后期存塘量和投喂量都大了以后,要靠补肥和补碳源来处理,氧化改底辅助;这与菌和藻处理氮的效率有关,藻类吸收氮的效率会比菌来的快。后期会看到藻类培养保持好的客户,氨氮基本上是没有的,亚盐肯定有,但是也不是很高,有盐度支撑,基本都能高产。

04

小棚弧菌防控的注意点?

弧菌的防控首先要认知弧菌,目前小棚里常见的就是黄菌和绿菌两种,黄菌又叫溶藻弧菌,这种弧菌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和藻类的代谢有关,水浓、老化的塘水检测黄菌会比较多,这是藻类代谢的一个指标,太多了说明藻类老化比较严重,有机质多了,会引起绿菌增加。真正有害得是绿菌,也就是副溶血弧菌,是致病菌,也是要重点防控的对象。弧菌的防控重点是减少有机质,翻耕清塘是根本。底部和水体的消毒频率不宜过高,补菌要足,特别前期,要建立优势菌群,打好底;保持较高频率的氧化改底,40天前生物改底,3-4天一次;40天后氧化改底,3-4天一次,70天以后1-2天一次,随着存塘和投喂量加大,使用量也要加大,1-3斤的范围。针对水体保持高频率的芽孢使用,可以有效的清洁水体,分解利用粪便这些有机物,很多高产的客户,芽孢都是全程使用的,小棚的增氧支撑芽孢的作用,不用担心耗氧的问题。有机物少了,底改和芽孢用到位了,弧菌问题基本上都能有效的控制住。

预告

下篇分享

1、小棚地下水源重金属氨氮高的棚怎么养?

2、小棚对虾烂鳃黑鳃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小棚缺氧跳塘有哪些原因?

4、如何提高小棚虾的运输成活率?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