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针”治疗咳嗽的针灸方法与操作

咳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症状之一,看似简单,实则可能伤及到我们的肺部。咳嗽是一种肺系的疾病,乃因气不顺而上逆所引起,究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
咳嗽病程较短,起病急骤。
外感风寒: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咳痰色白、稀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形寒无汗,肢体酸楚,苔薄白。
外感风热:咳嗽咳痰粘稠、色黄,身热头痛,汗出恶风,苔薄黄。

内伤咳嗽

咳嗽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兼见脏腑功能失调症状。
痰湿侵肺:见咳嗽痰多、色白、粘稠,神疲乏力。
肝火灼肺:气逆咳嗽,两胁作痛,面赤咽干,苔黄少津。
肺阴亏虚:痰少而粘为干咳,咳声短,以午后黄昏为剧,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两颊红赤,神疲乏力,舌红。
针灸治疗咳嗽效果佳,疗效好,强调辨证施治,重理、法、方、药、术,主张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外感咳嗽灸法

治法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肺俞  列缺  合谷
配穴  外感风寒配风门;外感风热配大椎、风池。咽喉痛配少商放血。
方义  肺俞为肺气所注之处,位邻肺脏,可调理肺脏气机,使其清肃有权,该穴泻之宣肺、补之益肺,无论虚实及外感内伤咳嗽,均可使用;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合谷为大肠之原穴,与列缺配合共奏宣肺解表、止咳之功。
作  针用泻法,风寒袭肺者宜留针或针灸并用,或针后在背部腧穴拔罐。

内伤咳嗽灸法

治法  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肺俞、太渊、三阴交
配穴  痰湿阻肺配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配膏肓。咯血配孔最,胁痛配阳陵泉;咽喉干痒配太溪;盗汗配阴郄;气短乏力配足三里、气海。
方义  肺俞调理肺气;太渊为肺之原穴,本经真气所注,可利肺化痰;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疏肝健脾,化痰止咳。
操作  用毫针平补平泻,酌情加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