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生—送葬—叫魂,还原商代接生婆的本来面目 | 夕霞夜话——汉字的童年(32)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作者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我们汉民族,为人类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文字——汉字。思想的传播,各种经验的总结和历史的教训,都离不开文字。汉字本身有思想,这是汉字与其他文字最大的区别。我们汉民族常常羡慕其他民族有民族特色,如民族服装,民族小调等,常常黯然叹息,好像汉民族没有有特色的东西,从而没有了自信心。其实,我们汉民族有着最有特色的宝贝——汉字。在浓浓的民族伟大复兴的情节里,在殷殷的寻求国学的氛围里,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汉字的童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童年是人生最快乐的一个阶段,长大了,成熟了,重温儿童的长成,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何况,有的人,都忘了自己的童年,甚至并不知道自己的童年,所以,快乐就少多了。
本人不是专门搞文字研究的,本着对汉字的喜爱,以己之心,度着先人造字时的场景及心态,写出自己对汉字的理解,与热爱汉字的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是扫帚吗?(下)

汉字的童年(32)

吧。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能够说清楚这个

字到底是个啥,肯定不是扫把,你说,扫把能够进入“祀与戎”的队伍里吗?那么,既然

进入了极其珍贵的国家档案甲骨卜里,就说明这个

与“祀与戎”有关,或者说跟商朝的一些必要的“大事”有关!

,看它到底是什么。

字的写法。这个

字,在甲骨文中主要有三种写法,一个是

这个样子,另外一个是

,这个样子,用

这个时,比较郑重或者是刻者的敬业精神比较好吧,

是

的简化字,在造字时,就有简化字,因为刻起来太麻烦,简化呢,是为了好写好认,人都是怕麻烦的。在甲骨卜辞里,大多数用的都是

;第三个就是在

、

,左或右加了“女”字旁,写作

、

。

、

字的固定搭配。凡是表情达意的语言,一般都有一定的固定搭配,表示固定的意思,叫句式,汉字也是一样,特别是在汉字的童年时,更是这样。如“巫某”“子某”“某时卜”“某贞”“呼某”等等,这个

、

也是一样,通过遍查徐中舒先生的《甲骨文字典》,

、

字,主要是

这个写法的,其固定搭配为“

某”,其中以“

好”“

妌(jìng)”出现得最多,卜贞“

好”出现过三十多次,卜贞“妌”的有五六次,“妌”有时简写为“井”。

好”“

妌”都参与过战争


。“

妌”的工作除了与“

好”的工作相同的以外,她还有管理农业的工作

,并且参与商王的田猎活动

,这些活动在“

好”的甲骨文卜辞记载里是没有的,说明“

妌”要比“

好”能干。《甲骨文字典》中除了“

好”“

妌”多次出现外,其他还有



等“

”六十二个,这也可能是甲骨文专家们所说的商王武丁的六十四个妻子的依据吧,因为加上“好”和“妌”正好六十四个。

们的主要工作。遍观有关这六十多个“

某”卜辞,除了问“

某”们的“病”是否好了,问有没有“子”等以外,其余的就是问

这个了

,包括“好”和“妌”。甲骨卜辞中对于

的卜贞的结果有两个。



”。

,甲骨学专家认为是“妿”字,就是“好”的意思;另一个结果是“

”,就是“葬”字。同时,与这个

字固定搭配的几个字是


,

是个变量,就是说贞某

“娩”的结果“葬”之后,一般都有

几个

这个东西,数量都不多,专家说

为“示”字,

为“屯”字。从以上的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

的主要工作是

。

是分娩吗?

,甲骨文专家认为是“娩”字,也写作

,就是“分娩”的意思,《新华字典》说,“分娩,胎儿、胎盘、胎膜等从母体内产出来”,其实就是“生孩子”。长期以来,凡是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学者都认同这个观点,并且有关字典都这么解释。如果像这个

,是专家说的“分娩”的话,那么,卜辞的解释就不清楚了,比如这个有关“

好”的卜辞:


,见《甲骨文字典》(以下简称为《字典》)1473页,这句卜辞字面的意思如果按专家的说法,

是“分娩”,

是“妿”的话,那么这个卜辞的意思就是:“贞,

好分娩妿”。意思就是:“

好分娩,妿。”然后,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有关

好“分娩”的卜辞,《字典》1017页的

“……贞好分娩不其妿,三旬有一日甲寅分娩允不妿”,意思:“贞,

好分娩,不妿;三旬,有一天,在甲寅时分娩,允许不妿。”在同一个卜辞里,出现的是矛盾的结果不说,就是

好“分娩”的问题,先说好“分娩”不“妿”,然后又说“三旬”以后的“甲寅日”允许“分娩”不“妿”。看看,这有多么的矛盾!生孩子就是生孩子,难道还有“允许”她好生不好的吗?显然是说不通的。这样矛盾的卜辞在

们的这个

活动里,基本都存在。说明

不是“生孩子”。

,句式为“贞某

有子”。而且,甲骨文中有妇女生孩子的专字,就是“毓”字,写做

,像孩子从母体内出来。

活动的卜辞里,可以看出,这些

们不是“分娩”。

到底是个啥工作?解铃还须系铃人啊,让我们再细细看看这个字

,是不是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对,就是这两只手

!这两只手就是“

某”们的两只手,她们在干吗?这就与专家们说的“分娩”有关了,

就是子宫,这个

,是丁字,商朝以甲、乙、丙、丁等十天干记日、记事、记人,从初到结束,也就是生长壮老,老也就是成熟的意思,所以,

是指胎儿在母体,也就是在胎胞里已经成熟了,用“丁”来表示长成,“成熟”的“丁”要从胎胞里出来,是很困难的,需要助产,跟现在女人生孩子没有区别,因为一个成熟的胎儿,很难从狭窄的产道里顺利产生,特别是在古代,有“儿奔生,娘奔死”一说,妇女产子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般情况如果胎儿顺利产出,就报喜——母子平安,要摆喜酒的;经常的情况是“母子双亡”或者“娘死儿生”,那悲痛就不用说了。特别是上古时代,婴儿出生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一个部落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最重要,没有了人,哪来的第一生产力!哪来的战斗力,所以,自古以来,家家都以人丁兴旺为富有,再有钱有势,没有人,也是不行的。所以,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出生,过去有产婆,因为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医院,都是由产婆接生。

是两只手在给产妇助产,主要是那两只手,接这个“丁”!所以,这个字的主体是接生的这两只手,否则,在这么窄的空间里写上两只手,如果不重要,早就被“简化”掉了,可见,“简化”也不是什么都可以“简化”的。接生的人在过去基本都是女人,

应该是帮助别的女人“生产”的意思,而不是自己“分娩”,而是“

给将要分娩的产妇助产”,也就是“接生”。接生的结果是母子平安,就是

,专家释为“妿”字,我认为应该是“嘉”字,


意思是在女人身上用力,得到成功!就是“喜报”的意思——嘉!

,这是葬字,用几个

来祭奠。

的专职工作是负责“生——死”工作的,就是接生婆,接生的,就是好事,如果死了,就得管埋!“葬”字甲骨文最初的写法是这样

(《甲骨文合集》,就是人死了,在坟堆上插“草”一类的东西,写作

,看,上边的这个

,应该就是

这个符号。

了。

”的卜贞了,就是:贞,

某接生顺利,嘉;或者:接生不顺利,埋葬了,用几个

进行了祭奠;或者:允许

某接产不成功,在那时,就有职业要求的,比如负责祈雨的巫,如果总不下雨,那么就要“焚巫”的。当时,久旱不雨,商王汤作为最大的巫(也就是“群巫”的领袖,这里的巫是个大的概念,并不一定就是祈雨的叫巫,医生也叫巫,只要是从事“事鬼神”工作的,能够通神的都叫“巫”,只是我们的后学者,把“巫”的概念给缩小了,巫就成了一个跳大神的了),商汤认为他负有主要责任,于是准备以身殉职,这时,天神被感动,雨就沛然而下了。

是商王的妻子吗?通过对带

字的甲骨卜辞的分析来看,

为女人,确实有时为足意而加“女”字旁,

们从事的工作就是

,至于“好”和“妌”还领兵打过仗,“妌”还跟着商王田猎,还领导农业工作,那都是能者多劳,并不是她们的本职工作。她们本职工作就是

,接生,送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是女人一个职业,而不是武丁的专职妻子!有的

可能是武丁的妻子,有的

可能不是,如果凡

都是武丁的妻子的话,那么武丁死后,

就没有了吗?显然不是,就是在后世,《周礼》中,为王室服务的官员还有“世妇”,但是,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什么是“世妇”,“世妇”在王宫里主管的工作是什么!因为,周朝人在灭商的过程中,也在消灭商的文化,所以,中间有断崖,别说后人,就是接商的周人,也不太清楚了。因为,为了要彻底灭掉商朝,不准提商朝,实在没办法,就窜改,就是孔子说的“损益”的问题。于是,别说周朝的后代,就是商朝自己的后代,都忘记或者不知道自己的先人是怎么回事了,如果不是甲骨文的出土,历史学家还认为商朝是个传说呢!周朝王室中有各种官,有专门管靯(dù)的,管衣服的,管做饭的,管养宠物的,等等,等等,就是这个“世妇”,学者们一直没注释,因为,不知道是干啥的,其实就是宫中的接生婆!从甲骨卜辞中看,

的地位并不高,只是负责接生等工作,有的

能干地位高,比如“好”“妌”等,但是,大多数

地位不高,甚至卜辞里还有“燎

”的,

。如果凡

都是武丁的妻子的话,犯再大的错误,顶多也就是打入冷宫,不至于烧死她们吧;还有有关“御

好”“呼

好”“唐取

好”的卜辞,都说明

在商朝的地位并不高,从这些卜辞里也可以看出,

并不都是王的妻子,特别是“

好”,不是武丁的妻子,如果是的话,怎么还有“唐取

好”的卜辞呢,

,有的学者解释说,“唐”是殷先人,殷先人可以在地下娶死去的人,就算是殷先人在阴间可以娶死去的人,但是,怎么也不会娶武丁的老婆吧!如果此说成立的话,就是现在说的“阴婚”,但是,怎么也得是在阳间没嫁的姑娘吧,所以,此说真的不能成立。

到底是个啥?商人的各种祭祀活动,都是有一套仪式的,“人死曰归”“人死曰鬼”,这是从商朝就开始了的,现在,在农村,人死后,送葬也是有一套仪式的,特别是“扛幡”人走在送葬的队伍的前头,边走边呼喊“魂兮归来”“魂兮归来”。商朝人认为,人死后,魂离了身体。那么魂通过什么回来呢?就是通过这个“幡”

,那么主持这个“仪式”的人,就是

,

就是“巫”的一种,所以研究商朝文化的图书或者研究古代巫的文章,都说“巫,在女曰巫,在男曰觋”,那么,巫做什么,觋做什么,怎么界定的,研究者都不说。至少,在这里,可以看到,

就是女巫的一种,专门接生送死。

是接生婆送葬时的工具,出殡时,接生婆扛着这个

,喊着“魂兮归来!”,这个

就是死者灵魂升降出入的通道!

、

、

、

、

、

,

边上的是“嘴”的形状,而不是什么土丘。想象一个场景,送葬的队伍排成行,一个人,也就是

,扛着这个“幡”

,走在前边,边走边用嘴喊“魂兮归来”。这就是为什么不刻意说“贞人”“筮人”的男女呢,就是在送葬这个仪式,主持工作的就接生婆,接生工作必须是女人。具体的叫魂内容,可以看屈原的《招魂》,楚辞里保留着许多祭祀的内容。

、

、

并不是妇女的意思,而是商朝时的女巫,其本职工作是接生——送葬——叫魂,

呢,相当于现在的“幡”,是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同时,也是诸

送葬时使用的一种工具。送葬仪式结束后,这个

就插在死者的坟头,一是供死者的灵魂出入,二是为亲人祭奠时的标识,容易找到,就是前边说的

字的本义。

应该是“帚”字,而不是“妇”字,

字应该为“接生”,而不是“分娩”,

是“嘉”字,而不是“妿”字。







作者简介

张吉霞,女,黑龙江人。1987年毕业于原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现安徽淮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在北京煤炭工业学校任教学工作。1988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1990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至今,在中宣部办公厅、研究室、出版局、学习出版社工作。2016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医学专业,大专学历。2019年考入北京中医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医专业,本科学历。2018年,拜北京中医药大学彭建中教授为师。
1.中国古代小史丛书,已出版22种;
2.中国当代小品文丛,已出版9本;
3.中国原创动漫丛书,出版49本;
4.豆棚闲话系列丛书,已出版8本;
二、个人作品
1.《青泥莲花》(包括一个长篇,四个中篇),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2.《铁针度新人——编辑手记》(钟叔河序),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
3.《江湖奇闻——杜骗新书》,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4.《世纪老人的话——张中行卷》,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5.《世纪老人的话——方成卷》,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6.《私家相册——方成卷》,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7.《甲骨文道德经译评》,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
8.《甲骨文道德经》抄本,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
9.《猫咪团团学经典》(五本)(儿童教育系列丛书,钟叔河序),黑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
10.故事新编(小说):《精卫填海》《李陵》《刘屈髦》;
11.在《读书》《中国图书评论》《中国图书商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及书评等约十几篇,其中《日本卡通为何技高一筹》比较受业界重视。
三、已完成未出版
1.《易经小字典》
2.《论语小字典》
3.《我的贡比拉河》(小说)


End

学苑书友会


高立山针灸4本
